2018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647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单面社会
【答案】单面社会是指一种单向度的社会。马尔库塞对工业社会进行剖析,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社会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变得单一化、一体化。主要表现为:①机械化的盛行使花费在生产劳动中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日益减少;②工人的职业分层发生了变化,蓝领工人变少和白领工人增多;③劳动的特点和改变的生产工具,同时改变着劳动者的意识;④新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使工人的否定性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工人自己已经意识不到自身与已确立的社会相矛盾。
2. 有机团结
【答案】有机团结是指一种建立在社会分工和成员异质性和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人们可以从现代社会中的工业化城市中找到这种团结的典型形式。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类型,专门化分工导致个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3. 民主(托克维尔)
【答案】托克维尔笔下的民主概念复杂,包括具有公民自由和广泛选举权的代议制度;人民主权的政治形式;中产阶级主导的社会政治制度;下层民众政治;乃至类似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的政治体系等。但托克维尔注重的“民主”主要是现代特有的一种基于身份平等的社会经济状况,并延伸到心理状态。
4. 第一次现代性
【答案】第一次现代性用来描述以民族国家社会为基础的现代性,其中社会关系、网络、共同体主要是从地域意义上来理解的。第一次现代性的典型特征体现为集体的生活方式、进步、可控制性、充分就业和对自然的开发。用于分析第一次现代性的概念框架建立在三条原则的基础上:①社会学的地域局限性,即社会学的观念及其概念都植根于民族国家这个“集装箱”之中;②服从某种既定的社会集体,个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决定;③进化的原则。西方社会代表了一种功能上先进的社会
二、简答题
5. 如何评价齐美尔形式社会学?
【答案】(1)齐美尔形式社会学的思想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它从方法论和研究对象角度上对社会学作了有意义的界定,对社会学研究专门化和制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形式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很少被后来的社会学家继承,是因为形式社会学对于人类相互作用关系的描述过于抽象。齐美尔对于形式的特别强调,导致他所提出的形式类型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这些形式关系所具有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特征,更多地成为精神理解和思想的产物。
(3)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虽然论及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但他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把人们的相互作用看做是社会的实在,而仅仅看成是一种社会过程,是“某种发挥作用的、使个体不断感受的东西”。
6. 马克思怎样阐述异化劳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案】(1)异化劳动
马克思用“异化劳动”概念来概括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生产劳动状况。在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不但不能使劳动者得到肯定、满足和发展,反而成为劳动者一切痛苦和不幸的根源。因此这种劳动不是自觉自愿而是被迫的,是非人性的。
(2)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使生产劳动变成了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生命本质的对立物,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折磨、摧残自己,生产劳动已经彻底变成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群众的异己力量。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工人同自己劳动产品相异化。这不仅仅是因为劳动者把自己的智力与体力对象化到产品中去了,而且是因为这些产品在本质上是对劳动者价值的贬损。
②工人与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是不断丧失自身的过程。工人在劳动活动之外,才能感受到一些愉快。劳动完全成为人们维持自己生命存在而不得不利用的手段。
③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把以群体形式开展生产劳动称为人的“类本质”,认为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生产劳动是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劳动的这种类本质已经丧失,因为工人在生产劳动中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反而成为完全被制约和奴役的对象。
④人同人的关系的异化。因为异化劳动,不仅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被扭曲了,为了生产产品的物的关系,人的情感交流和意愿沟通都被限制和排斥了,而且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其他社会关系也成为压迫工人、令工人十分憎恨的人际关系。阶级对立、阶级冲突成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中的基本社会关系。
7. 福柯怎样论述知识类型的变迁?怎样评价其理论意义?
【答案】(1)知识类型的变迁如下:
福柯提出了一个基本范畴——知识型,并概括出四种知识型:
第一种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词与物统一的知识型”;
第二种是17〜18世纪古典时期的“以词的秩序再现物的秩序的知识型”;
第三种是19世纪产生的现代的“以词的秩序表现人对物的关系的知识型”;
第四种是当代的“词的秩序同物的秩序分离的知识型”。
①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型
a. 福柯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追求相似性。福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语实践中区分出四种相似性:
第一,空间联系的相似性;
第二,关于形象相仿的相似性,这是注重表面形象相像的相似性;
第三,关于类比关系的相似性,即联系密切、可以作类比或类推性描述的相似性;
第四,被称之为“同感”或“共振”的相似性,这个概念可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物理学几个层面上理解。福柯称之为最强大的相似性,是在身心关系和心物关系上来论述这种相似性的。
b. 福柯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寻求统一性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词与物的关系上。当时,人们以为自己建立的各种关于对象的话语,都是各种对象的“记号”。这些记号同对象是完全相符的。这种词与物的相似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在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乃至整个世界统一性的世界观或思维方式。
②古典知识型
第二种知识型是从寻求共同性转入寻求特殊性的古典知识型,这是一种否定相似性、注重把握事物的特征与差异的知识型。
a. 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
在古典时期,人们用分析方法取代了类比方法。这使人们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事物,并且对这些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达到了对不同事物的特殊性和个别性的把握。这种知识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数学、起源学和分类学。
b. 三种分类学话语
福柯还分析了三种分类学话语:自然史话语、财富分析话语和一般语法的话语。
第一,自然史话语最明显地表现了分类学特征。自然史明确地排除了文艺复兴时期夹杂在自然知识中的艺术因素和历史因素,一切话语都被限制在单纯描述自然对象之中。
第二,语法研究具有了突出的地位。语法研究是话语秩序与事物秩序分离的开始,因为正是语法研究使人们从词与物的直接统一性中分离出语言,专注于语言的规则,使语言作为一个可以离开事物而且表现出自身规则的系统。
第三,财富分析使语言真正成为一个可以被独立看待的符号系统。货币、符号和语言的联系,不仅说明人们可以在语言分析——语法研究中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而且由于货币在财富流通中的运用,说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可以把话语同事物分析开来。
③现代知识型
第三种知识型是19世纪开始的现代知识型,它的特点是崇尚历史、关注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