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18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18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18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8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18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 14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18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 20 2016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718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 26
一、名词解释
1. 复合式媒介环境
【答案】复合式媒介环境是媒介环境的类型之一。媒介环境除了分为复合式媒介环境外还可以分为封闭式、开放式媒介环境。复合式媒介环境是介于封闭式、开放式两种媒介环境之间,是一种优化组合的环境。它既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又给员工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既有宏观上的严格要求,又有微观上的许多灵活性。这种环境模式中的媒介人员,不仅具有竟争精神和实干精神,而且具有创新精神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2. 媒介分析
【答案】凡与媒介相关的研究都可统称为媒介分析。媒介分析也有微观与宏观之别。微观上,了解各种媒介的传播特性,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各自的优势所在,从而为更有效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宏观上,从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上考察媒介的社会作用,揭示媒介给人类的生活、发展以及生存环境所产生的或显著或微妙的影响。
3. IPP 指数
【答案】1PP 指数(lndexofPoliticalPre-dispositions ,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1940年的伊里调查中进行了IPP 指数分析,用以考察选民的政治立场和态度。"IPP 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选民的投票立场与他们的既有政治倾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些具有支持共和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共和党候选人的票,而那些具有支持民主党倾向的人主要投了民主党候选人的票。
根据这一结果,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政治既有倾向假说”:在人们就选举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决定之际,这种决定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的政治倾向。而人们的政治态度,与他们归属的社会群体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4. 网络虚拟社区
【答案】网络虚拟社区是指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做出,他指出,网络虚拟社区之问的个体存在着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点。
5. 互文性
【答案】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其继承了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于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
二、简答题
6. 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
【答案】(1)意见领袖的概念
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
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2)网络意见领袖的特征
根植于互联网络虚拟平台的意见领袖,既具有传统社会意见领袖的本质特征,即选择性地传播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信息,通过提供建议和观点影响他人,又因为其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特殊生存环境,而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①网络意见领袖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群体并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与传统社会意见领袖一样,网络意见领袖与受其影响者处于同一群体并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是,他们所属的同一群体是存在于网络社会的虚拟群体,这些群体是基于共同兴趣而建立。共同兴趣是意见领袖与受其影响者之间产生联系的基础,也是意见领袖发挥个人影响力的前提。而同一群体的身份使意见领袖的意见和观点更具说服力,更易获得群体成员的信赖和尊重。
②网络意见领袖与受其影响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稳定性。
网络意见领袖与受影响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则是依靠双方持续对某一共同内容的关注以及受影响者对自己所推崇的意见领袖及其言论的关注。受影响者对意见领袖的尊重和认可完全源自意见领袖在互联网平台的真知灼见,对其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背景却所知甚少,缺乏对意见领袖的全方位的认识和印象。而另一方面,意见领袖对其支持者的具体情况也不似现实社会那般清楚。交往环境的虚拟性使意见领袖与受影响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某些虚拟成分。加之虚拟群体成员与现实社会群体相比往往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因此与传统社会相比,受影响者对意见领袖的认可程度和忠诚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意见领袖与受影响者之间的关系缺乏稳定性。
③网络意见领袖的行为表现非常活跃。
积极的网络参与行为是网民成为意见领袖的前提条件,通过积极的参与行为,网民才能扩大个人的社交范围,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网络意见领袖都是积极的信息传播者,只是不同类型意见领袖的活跃范围有所区别。事件型意见领袖只在某个特定事件中行为活跃,而群体型意见领袖则是所属群体一段时间内的活跃分子。以网络论坛这一虚拟平台来说,成员的发帖数量和论坛级别等信息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其参与行为的积极程度。发帖数量会累积成该成员的积分,积分越多意味着成员的上网时问越长,参与度越高,代表着成员网络经验的丰富,这种资历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在群体中的信任度。
④网络意见领袖都具有出色的表达能力。
计算机交流消除诸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许多面对面交流中的必要因素,这些是确定交流者个人特征及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人际交流是一种基于文本的计算机中介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无法根据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职业等社会线索来确定社会身份,意见领袖在网络中的个人形象主要依靠文本等符号来塑造,个性化的文字表达成为意见领袖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
⑤网络意见领袖都具有某种专长。
互联网的平权性尽管为每位参与者提供平等传播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只有那些在某一方面拥有知识和专长,并在此基础上具备独到的话题分析能力,能够提供真知灼见的人才可能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这里的专长或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或是在某一特殊事件中具各独特和深刻的分析能力。在网络群体中能够引导别人的意见领袖,大多不是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近信源,而是能够给予其他人更多的思想和观点,帮助人们在凌乱的信息中抓住重点,在复杂的事件中挖掘本质。
7. 怎样如何正确看待西方传播制度理论?
【答案】西方传播制度理论评析如下:
(1)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来的
这些理论的提出者,有的虽然也声称要公正、客观地分析各种传播制度和规范,但在总体上都为资本主义的传播制度辩护、叫好,对其他传播制度则予以否定。所以,这些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我们’夕、“他们”与“我们好”、“他们坏”两个截然不同的预先设定的框架之内,然后分别贴上“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标签。这种将媒介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复杂关系作简约分析的做法,貌似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实质是闭门造车,将复杂现象简单化、现实问题概念化,空疏而不落实,片面而不全面,主观而不客观。它们无法适应大众传播媒介体制、类型和服务的多样性,也无法适应时代和科技的变化。
(2)传播制度理论是依据北美观点提出来的
媒介机构处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但它们毕竟有自己的制度特点、管理模式和对传播制度理论的特殊贡献。因此,试图依据北美观点系统地提出一致的传播制度理论,那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直到今天,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都没有形成任何抱着单一目的或单一哲学的单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