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华大学人格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原始生命力

【答案】原始生命力是能够使一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然功能。它是一切生命肯定、确证、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内在动力。原始生命力超越于善恶之外,它既可以激发善的一面,也可以激发恶的一面,整个生命力过程就在这两个方面之间流动。

2. 自卑感

【答案】(1)含义

自卑感指个人因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不如别人的消极心态。与“优越感”相对。

(2)产生

在阿德勒看来,自卑感是人类正常的普遍现象。源于婴儿期弱小的无助感,后因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障碍(真实和想象的)而加重。

埃里克森认为,自卑感产生于个体心理社会发展的勤奋对自卑阶段(6岁~12岁),是个体能力不足、反复失败的结果。可通过调整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及给予支持加以克服。

(3)影响

自卑感对人格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①适度的自卑感可产生成就需要,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

②沉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人的发展,有两种情况:

a. 不适当的超补偿,会使人得不偿失;

b. 转变成自卑情结,会造成生活适应困难。

3. 替代强化

【答案】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是一种直接强化,而对于观察学习者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为替代强化。替代强化常常对于我们是否将已经学会的行为在同等的情境下表现出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我看到同桌为老师擦黑板受到老师表扬,下一次如果我也想得到老师表扬,我可能也会去为老师擦黑板。而如果我看见一个人偷了东西被失主抓住痛打一顿,我也就学会了不能去偷窃。立榜样、树标兵和杀一做百、杀鸡吓猴都是利用替代强化来对观察习得的行为表现实施社会影响的常用办法

4. 个性化

【答案】(1)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的活动中形成独特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模式的历程。它使

人在气质、性格、能力、需要和价值观等方面表现出来与其他人的差异,使个体具有独特的个性(即人格)。

(2)指荣格人格理论术语。个体在自性的统领下,意识与潜意识融为一体,使个体的精神生活丰富完美,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人格的过程。是实现个性或自性、显示个体本质特征的过程,其存在以集体联系为条件,是个体与集体联合一致的过程。

5. 超我

【答案】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使用的术语。指人格结构中最为道德的部分。从自我中分化、发展而来。其内容包含自我理想和良心,来自父母及其代理者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幼儿发展期中父母的管教和社会化的结果。

超我的基本功能:

(1)观察、监视自我,奖赏、惩罚自我。其中自我理想是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引自我应该做什么;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

(2)为本能的满足设置禁令,并亲自执行或命令自我执行禁令。

6. 力比多

【答案】(1)含义

力比多是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人类生而具有的一种原始性欲。即性冲动、性本能。是驱使人的所有行为的原始内动力。弗洛伊德早期视之为性欲,后扩大其涵义,视之为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即生的本能。

(2)发展阶段

其发展阶段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进一步扩大其内涵,视之为一般生物的生命能量。

7. 自尊

【答案】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的心理成分。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认为自己有价值、重要,因而接纳自己,喜欢自己。

8. 集体无意识

【答案】集体潜意识是由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下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持下来,其主要内容是原型。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人格概念?

【答案】对人格概念的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1)人格的词源分析

人格(personality )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 ”,其意指面具、脸谱。其后,人格这个词的含义很快被扩充,被人们用来指其他一些东西。如古罗马著名学者西塞罗的著作中就有了许多不同含义:

①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

②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

③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④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2)其他学科对人格概念的理解

①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二位一体的神性,强调了人格的内部多样性的统一,把人格概念与真实的本质联系起来;

②哲学家的定义大都把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作为人存在的核心和人格的根本属性。如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

③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

④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

⑤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3)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①罗列式的定义

通常采用“集合”或“组合”或“聚合”等词汇,并列举出属于人格的东西。代表人物普林斯。

②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

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代表人物有华伦和卡尔、麦考迪。

③层次性定义

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在此之后,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

④适应性定义

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⑤区别性的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10.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原理。

【答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榜样对人们的行为能够施加强大的影响,因为在日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