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影视学专业传播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空白
【答案】空白,是一切平面造型作品中的特殊因素,‘自是指画面中处于背景位置、实体对象之间的单一色调的空隙。在电视新闻画面中,落在清晰范围之外,失去了原有实体形态的天空、大地、水面及一切景物,由于其色调的单一,都可视之为“空白”。空白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使画面内各个实体因素之间沟通联系,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空白在画面中的运用,可以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人物思想动态和意境的描绘,给物体带来动向、动势,使画面充满可感的情绪。
2. 交叉采访
【答案】交叉采访是指在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要求记者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地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地完成采访任务。这种采访可以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3. 现场语言
【答案】现场语言是指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音响)。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发言,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现场语言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于新闻传播的参与性(当然是心理参与)。现场语言的运用,限制了画面的时空位置,不仅加强了地位感、真实感,而且可以防止因随意挪动画面而产生的失实现象。现场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度”的把握,控制好时间节奏。
4. 电视新闻言论
【答案】在我国,人们是这样认识电视新闻言论的:“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虽然,人们对电视新闻言论的定义不统一,但是这些定义有两个共识:①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有适量的言论,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社会意义和影响、个人或机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目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传播信息的深层含义; ②“新闻意义”的发掘与传播。电视新闻言论的外延包括评论、述评、编前语、编后语等编播形式。
5. 预知新闻
【答案】预知新闻是指媒体事先知晓而去采集的新闻,如各种记者招待会、剪彩揭幕、各种会议等。这类新闻可以是沟通受众与政府(或新闻事发单位)的“桥梁”,也可以是某些机构对新闻媒介的利用。处理不慎,这类新闻往往变为人情新闻,表现出浓重的公共关系的影子和明显的
灌输目的,这都是最易引起受众反感,影响传播效益的因素。
二、简答题
6. 新闻事业对新闻采访有哪些作用和影响?
【答案】新闻事业对新闻采访的作用和影响如下:
(1)没有新闻事业就没有新闻采访
新闻事业的首要职能在于传递信息,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必小可少的先决条件。新闻采访现在能成为新闻事业的首要环节和第一推动力,其地位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不断探索寻找自身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倘若新闻事业不以传播信息为第一职能,新闻采访的作用就无从体现。因此,新闻事业决定着新闻采访,没有前者,亦不会有后者。
(2)新闻事业孕育、发展着新闻采访
①新闻事业的性质和需要决定新闻采访的活动范围和内容新闻事业的发展使新闻采访的地域和领域日益扩大。
②新闻事业的先进程度、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新闻采访的先进性和现代性。
③新闻事业的运行机制和带头人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采访水平的发挥和技术的提高。
④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新闻界之间的竞争,成为采访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7. 新闻采访中的创新思维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新闻采访中的创新思维的核心,是突出一个“新”字。新闻采访也只有牢记这个“新”,才可能抓住真正的新闻。
(1)选题要新
采访对象和采访主题是记者采访中思考的第一个重要问题。新闻采访的创新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也取决于选题上。
(2)角度要新
角度,在这里指的是新闻角度,它是记者采访新闻事实时所选取的不同侧面,是记者进行采访的一个切入口。选题确定,从什么角度去报道这一选题,记者必须认真加以思考。为什么人们感觉到一些新闻报道缺乏新意,千篇一律,没有多少阅读或收看、收听的价值,其中有的并不是因为题材不好,而是由于角度不新。采访工作中,运用创新思维,多从新的角度去进行报道,就能改变这种状况,使受众看到这条新闻后为之耳目一新。
(3)立意要新
立意,实际上就是新闻主题,就是一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记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尽在立意之中。现在,少数报纸上的一些所谓“新闻作品”,之所以显得平淡、低级、格调不高,老百姓意见比较大,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立意不好,甚至错误,没有什么指导意义和价值,反而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因此,采访中注意正确而创新的立意,十分必要。
(4)方法和形式要新。
记者的创新思维,在新闻采访的方法和形式上,也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与体现。记者小能老是
因循一种固有的采访形式和方法,而必须根据采访的任务、目的、环境、时机等多种情况,灵活机动地使用多种采访方法和形式。
8. 加强新闻采访研究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加强新闻采访研究工作对新闻事业和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直接指导新闻采访,推动新闻事业发展
新闻采访研究是新闻实践活动的理论结晶,然而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指导实践,使之应用、贯彻在实际生活中去。新闻采访研究是新闻采访活动的指挥棒,直接指导着采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采访研究中的新闻真实性原则,是贯穿在采访中的一条红线,它确保了新闻事业生存、发展的现实意义,是坚决不能动摇的。
(2)活跃采访学学术风气,提高新闻理论的水平
新闻采访学既要研究新闻采访的方法、技巧,又要研究采访活动的规律。这些从生活的大海中抬出的理论的珍珠,是整个新闻理论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活跃学术风气,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各新闻实践机构与各新闻科研机构的学术渗透,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与学校、科研所的联系更为紧密,对于提高新闻理论水平有着良性的促进循环的作用。
(3)培养锻炼新闻队伍
将新闻采访研究的理论用于实际采访活动的指导中,对于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成长极为有利。他们可以获得前人的知识、经验,并将之应用于实践,避免走弯路和个人摸索的无谓浪费,同时,也可以大量汲取新闻采访的理论精华,对于培养记者个人素质,提高自身修养大有裨益。
9.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需要创新思维?
【答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对于提高采访质量、确保采访成功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1)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眼光更加敏锐,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很有指导意义的新闻。
有些事情,用一般的眼光、用常人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和思考,发现不新闻,并且以为很平常; 但是敏感的记者运用创新思维下就抓住大新闻、好新闻。
(2)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牢牢把握“新”字,突出“新”意,不追风逐流、不人云亦云,更多地采写出一些独家新闻。
新闻贵在新。现在,新闻采访中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搞“一窝蜂”采访。其他媒体采访什么,就跟着采访什么,其他媒体报道谁,也报道谁,形成一股喜欢大搞炒作的不良风气,使不少报纸内容趋同化,大同小异,毫无新意。
(3)创新思维可以使记者在采访中掌握主动,运用灵活多样的采访方法,提高采访质量,增强采访效果,获取到大量丰富、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新闻采访,是一个情况相当复杂、环境千变万化的艰苦劳动过程,采访对象也各种各样,其接受采访的心理和态度也大不相同。要想采访到丰富的、新鲜的、生动活泼的新闻材料,并不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