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F020广播电视实务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声画对位
【答案】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着同一个新闻内容中心,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表现形式。声画对位,指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显现,不是给人以“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这恰如两张颜色相同的玻璃纸,当它们叠加时,得到的是更深的颜色。
2. 电视时政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会见)动态及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它的报道范围。电视时政会议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在其新闻节目里进行会议报道,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的重要渠道,是造成舆论、指导下作的必要手段。它是我国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功的会议报道的实践表明,它是“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题,从而使这些问题引起公众重视”的最直接的传播形式。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包括:①立足新闻、寻找角度,发掘观众需要的信息; ②协调关系、沟通认识,创造良好的摄制前提; 积累素材,精心编辑,创造个性。
3. 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指新闻在发生之前无预示迹象,临时突然发生,时间极为紧迫或稍纵即逝的新闻,诸如各种天灾人祸都属此列。有的文论将突发新闻称为动态新闻。国外的电视新闻界对于动态新闻最为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认为这类新闻是最能发挥记者智慧、展示电视传播实力、扩大影响的新闻。
【答案】
4.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系列报道,是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报道。系列报道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单一的或综合的),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5. 电视新闻言论
【答案】在我国,人们是这样认识电视新闻言论的:“电视新闻言论,是评论者、评论集体或
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虽然,人们对电视新闻言论的定义不统一,但是这些定义有两个共识:①电视台在报道新闻的同时,应该有适量的言论,对事件进行分析,说明其社会意义和影响、个人或机构对这一事件的看法等,目的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所传播信息的深层含义; ②“新闻意义”的发掘与传播。电视新闻言论的外延包括评论、述评、编前语、编后语等编播形式。
二、简答题
6. 怎样培养和提高记者在采访中善于倾听的能力?
【答案】在采访中培养记者善于倾听的能力应该做到:
(1)倾听与提问、观察相结合。
在采访中,记者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以免破坏谈话气氛,中断采访对象思路。但这并非意味着只听不说,任凭采访对象谈下去,而是要在不破坏谈话气氛的前提下,适时提问,引导采访对象说得更清晰、更有条理、更有价值,让采访活动向纵深发展。
同时,在倾听采访对象的过程中,不仅要一边听一边问,还要善于观察采访对象的面部表情、眼神乃至一举一动,揣摸采访对象心理,让采访向深层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因为采访对象本身对情况掌握不全面、不可靠,或是出于某种原因告诉你被夸大或缩小的事实,此时记者如果只见不想,不观察,则很难保证材料的真实、准确、可靠。
(2)把倾听与分析判断结合起来。
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作长时间谈话,他并不能随时告知记者,哪些事有新闻价值,哪些没有,只有靠记者自己开动脑筋,分析判断,抓住要害,及时记忆。很多时候采访对象出于种种原因,捍造假消息,或者只吐露一部分而不肯示其全貌。凡是不真实的消息,在理性上必然存在有破绽,记者必须通过分析判断,及时抓住破绽,深入追问,一旦自作聪明的造假者谎言被戳穿,往往“溃不成军”,记者尽可以抓住时机长驱直入,挖掘出事实真相。这样,记者不但掌握了新闻事实,还同时掌握了采访对象对此事的态度,以及所持态度的原因,为一篇材料翔实、内容丰满的报道打下了好基础。有时某些所谓爆炸新闻本身就是个大骗局,只有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帮助记者揭穿骗局。
(3)把倾听与记录结合起来。
在实践上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面记录引起采访对象的心理反应,本来就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同时记者的记忆力,一心二用的能力和捕捉重点的能力也各自不同,所以记者应该充分把握自己与采访对象的特点,用自己最擅长而采访对象又最适应的方式去进行采访活动。
7. 新闻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是什么?
【答案】新闻采访工作,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极好检验。采访中记者遇到的最大心理障碍如下:
(1)在采访活动中,在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心理沟通中,记者的心理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采访的成败,采访工作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极好的检验。
(2)新闻采访会遇到各种不同情况,记者如何处之,都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这也是对记者心理素质的极好检验。
(3)面对危险和艰难,有的记者不惜牺牲生命,勇往直前,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 有的记者却知难而退,无所收获。记者能否正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心理因素,在采访中扬长避短,保持优势的心理状态,不卑不亢,是采访成败的关键所在。
(4)记者面对的是新近发生的,甚至仍处于变动中的事实,采访本身处于一种未定和不测中。没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攻不破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采访都难以顺利进行。
(5)在采访中,妨碍记者正常发挥采访技术、影响采访效果的心理状态有:固执心理、停止不前的心理、缺乏创新精神的心理、急躁心理、自卑心理、盲目自大心理、惰性心理、’盲从心理、厌倦心理、应付心理。所有这些心理状态,都是十分有害的。记者一定要努力克服这些消极的心理因素,随时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每一次采访活动。
8. 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有哪些要求?
【答案】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的具体要求包括:
(1)镜头的选择要利于完整、准确地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新闻的主题
电视画面编辑可以理解成一个镜头的选择与排列(组接)的过程,也就是选择最好的镜头的最好部分,按照最有利于叙事、表达思想的顺序组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
①应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电视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要想让观众看清楚、看明白镜头展示的内容,就不能不考虑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因素。
②应有利于完整、准确地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新闻的主题。
(2)镜头的组接要符合观众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
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镜头组接的操作本身并不困难,只需将选择好的镜头用“快切”方式连接起来就行了。稍长的新闻专题则要考虑连贯流畅、条理清晰,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这就必须遵循下述规律、原则:
①人类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
镜头组接首先应该遵循人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具体包括:
a. 人们具有将两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客观事物之间本来就存在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了外部特征上的明显相关,也包括了内部逻辑上的相互贯通。这些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
b. 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具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电视画面编辑所做的正是选取那些最能引起观众注意的,对叙事表意最具重要作用的镜头,将它们组接在一起; 舍弃那些次要的,包括观众不看就能知道的、带有必然性的情节,不影响叙事表意的无关紧要的情节,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或引发厌烦情绪。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渐进式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观察是连贯的,或由粗到细、由远及近,或由近推及整体形象。这种视觉规律和思维方式体现为镜头组接的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句子。这三种句子对观众所造成的影响既有视觉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它们的一个共同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