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14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民族国家
【答案】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民族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乃20世纪主导的现代性民族自决和自治概念及实践。与18及19世纪传统帝国或王国不同,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府体制,或者由数个民族经同一共享的政府体制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型式。
2.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
【答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也被称作“经济北约”。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借助TPP 的已有协议,开始推行自己的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 淡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更名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到2010年,TPP 成员数量扩大到9个。2011年11月的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檀香山峰会完成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纲要。峰会上,日本、韩国宣布加入TPP 谈判。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3. 形式模型
【答案】形式模型是指作为一种涉及对数学、图形和符号方法的使用的方法,其中博弈论运用最为普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形式模型可以发挥三种功能,即描述、演绎和验证。运用形式模型进行国际关系研究,特别适于进行决策研究,这是该方法的长处。用形式模型说明现实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更多的因素。
4. 证伪方法
【答案】证伪方法是指有针对性地搜集反面事例,并用它来订正原来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创始者是卡尔·波拍。该方法论认为,任何事实本身都是不可穷尽的,采用传统的归纳方法,不可能证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确实是真的,只要找到一个与普遍的定律和理论相矛盾的事实,就可以判断原来的定律和理论为假。
5. 国际社会
【答案】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
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国际社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社会关系的特殊表现形式。人类社会产生后并没有立即形成国际社会。在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各个不同的地区曾经出现过一定范围内的“国际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随着国际体系的形成才最终完成的。
6. 康德主义
【答案】康德主义又称世界主义,认为,国际政治的基本性质是人类共同体中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跨越国界的社会纽带把作为国家臣民或公民的个人联系在一起。在康德主义者看来,以世界社会取代国家体系乃是人类的最高道义目标。
7. 国际体制
【答案】国际合作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对行为体的共同利益与决策模式起规范作用所谓国际体制,人们通常都接受斯蒂芬·克拉斯纳的界定,即在国际关系的一定领域中汇聚了行为者期望的一组明确或含蓄的原则、规范、法则和决策程序。
8. 集体自卫权
【答案】集体自卫权是指与本国关系密切的国家遭受其他国家武力攻击时,无论自身是否受到攻击,都有使用武力进行干预和阻止的权利。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主权国家拥有“单独或集体自卫的固有权利”。这一条款成为美国和苏联在冷战时期分别组建军事联盟的法律基础。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多次提出要脱离战后体制、制定新宪法,行使“集体自卫权”与美军并肩作战。日本安倍上台后,这种动向更为明显。
二、简答题
9. 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的有哪些主要成果?
【答案】在这些努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彻底裁军”目标的替代,也是向这个目标的靠近。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
其中包括《美苏关于销毁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和《美俄关于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START Ⅱ)等。
(2)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
其中包括《南极条约》、《外层空间条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禁比核武器条约》、《海床条约》、《南太平洋无核区条约》、《东南亚无核区条约》和《非洲无核区条约》等。
(3)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
包括《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 ),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 《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ABM ), 《美苏关于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美苏关于和平利用地下核爆炸条约》、《核材料的实物保护公约》等。
(4)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
其中包括1968年联合国安理会的255号、984号决议,以及1995年美、俄、英、法、中分别发表的关于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问题的声明等。
(5)有关国际安全的其他协定
诸如《美苏关于减少爆发核战争危险措施的协议》、《美苏关于防比公海水面和公海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等。
(6)有关核裁军与核军控的组织
其中包括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裁军特别联合国大会、联合国裁军审议委员会、裁军谈判会议等。
(7)有关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的机构
其中包括核出口委员会、核供应集团、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巴黎统筹委员会、瓦森纳尔安排、国际原子能机构等。
以上这些方面,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换言之,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是核军控的体制,也是核裁军的体制。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逆转,都可能危及整个体系。虽然这个体制与国际社会最初的“彻底栽军”的目标还相距甚远,但毕竟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创造了条件。
10.什么是国际体制? 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国际体制研究是当代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程之一,其中有关国际体制的效力和活力的争论一直是在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认知主义三种国际关系主流学派的理论框架下进行的。国际体制的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学者们对于以国家和权力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研究范式的不满。作为一种合作的模式,建立国际体制的宗旨是通过核军控与核裁军过程,签订各种各样的条约、公约等双边或多边协定,禁止核武器的继续发展与扩散,减少现存的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从而为最终彻底消除核武器创造条件。
(2)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作为一种国际合作的成果,包括各种条约、协定、决议、声明以及各种不同的国际组织等。国际核军控与核裁军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既是对“彻底裁军”目标的替代,也是向这个目标的靠近。其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关裁减军备的条约;
②关于限制核武器空间部署及有关无核区的条约;
③限制核武器发展的条约;
④有关无核国家安全保障间题的联合国决议和政府声明;
⑤有关国际安全的其他协定;
⑥有关核裁军与核军控的组织;
⑦有关国际出口控制与核查的机构。
以上这七个方面,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即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是核军控的体制,也是核裁军的体制。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逆转,都可能危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