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886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综合国力

【答案】综合国力是指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综合国力”这种提法还可、能说是一种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的概念。在国际学术界,人们在思考影响权力的因素时,往往比较强调领土与地缘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能力这五个方面。

2. 民族

【答案】民族是指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宗教、行为、生物特征而与其它有所区别的群体。多年来,学术界在民族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就是界定各异。通常来说,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强调的是民族的四个“共同”,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3. 国际体系

【答案】国际体系又称世界体系,包括国际经济体系和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具体表现为行为主体在追求财富与权力、维护和平与发展等经济政治活动中进行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对抗与合作,主要反映阶级关系、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国际体系具有整体性、相互联系性和不平等性的特点。

4. 对内主权

【答案】对内主权是指根布丹的古典界定,即主权是最终和最高的政治权威,它是一种发布公共法则以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的权力。这些法则的运作,是决定性的。按照传统的解释,这种主权是一种绝对的权力,说得确切些,即主权者享有完全的和不受限制的行动自由,不会受到任何政治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国家享有主权,就意味着国家垄断着有组织的强制性力量,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社会的公共行为。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绝对的主权者不受任何道德考虑的约束,即主权者的所作所为没有什么是不公正的。

5. 非暴力冲突

【答案】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国际冲突可以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非暴力冲突采取的是非战争的形式。非战争的暴力形式的使用者往往是特殊的利益集团和个人。非暴力冲突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显性的非暴力冲突如经济制裁、驱逐外交官等,隐性的非暴力冲突如心理战、汇率政策上的不合作政策等。由于国家领导人的言辞往往并不能够准确揭示国家的真实

意图,在现实中很难明确区分隐性的非暴力冲突与非暴力冲突性质的行为或活动,因而通常人们所关注的国际冲突主要是暴力冲突和显性的非暴力冲突。

6. 国际政治运动

【答案】国际政治运动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带有民族主义内涵的政治斗争常常会形成的运动。这类运动所涉及的群体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要么谋求民族分离,建立新的国家,要么谋求激进的政府变革。

7. 第二次科技革命

【答案】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和北美地区,它以电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标志,导致电灯、电报、电话和电动机的出现以及钢铁工业、汽车工业、航空业和大陆铁路、公路交通的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切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出现,促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世界市场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大而不断扩张。那些科技革命成果应用较早的少数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对世界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优势地位,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整个世界形成了以少数欧洲国家为中心的、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的完整的全球体系,并导致了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殖民地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等一系列国际政治现象的出现。

8. 预防性外交

【答案】预防性外交是首次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内容即联合国要在地区冲突,甚至是武装冲突发生之前,进入该地区协调矛盾冲突,防止美苏两大势力的介入,达到促进和维护和平的目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联合国秘书长再次提出预防性外交。作为预防性外交的一部分预防性部署,即当冲突双方或一方认为联合国相关人员进入该地区有利于冲突的解决或防止冲突的扩大,联合国相关人员即有权进行部署。

9. 旧外交与新外交

【答案】①旧外交是指19世纪开始到19世界末的外交,通常被称为“古典外交”或传统外交。这一阶段的外交有四个重要特点:a. 通行反映贵族政治特点的繁文褥节; b. 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外交官享有较大的决定权与灵活性; c. 外交活动基本上是由少数人秘密进行的; d. 外交活动主要为双边外交,以互派使团为特点。②新外交是指从19世纪末开始,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和民主进程的发展,外交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特点是增大了公开性和民主参与,更多地强调了国际法在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并且强调了各国对国际事务的平等参与。

10.经济战

【答案】从国际安全的角度来说,经济战就是国家之间以强制性经济手段进行的政治对抗。经济战大体划分为两个范畴,即经济封锁与经济制裁。①经济封锁的主要含义是以强制性措施断绝一国与他国的经济联系,包括断绝贸易关系和金融往来,实行禁运,冻结该国政府和私人的海

外资产等。②经济制裁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比经济封锁要广泛得多,它包括程度不同的各种惩罚性措施,既包括最严厉的经济封锁,也包括较轻微的惩罚措施,诸如仅对贸易的某些方面进行限制。

二、简答题

11.生态政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案】生态政治的政府行为反映了一些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强烈的关注,这种行为可大致分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1)对内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开展的打击生态犯罪的斗争。

近年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就提出了反对“生态走私”的问题。“生态走私”是指从境外非法向俄罗斯境内输入有害的废料,从俄罗斯境内非法地输出稀有的和濒危的动植物,非法输入和输出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和含有此类物质的产品。对于俄当局来说,反对“生态走私”特别要注意非法输出战略性的重要原料,诸如非法越境运输裂变材料、放射性物质和废料、离子辐射源等,因为这类“走私”将对国际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对外的政府行为,其主要表现是国家的外交活动。

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任职期间就曾大力推行所谓的“环境外交”。他责令国务院的所有机构和使馆都要制订计划,将环境问题纳入它们的日程,并改变出访计划,以便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包括在内。按照克里斯托弗的设想,美国的一些主要使馆都将有外交官被指派负责处理涉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且,美国国务院将每年发表一份报告,仿照通常会引起争议的国务院人权报告,列出美国在国际环境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突出有问题的地区。克里斯托弗把保护环境与维护和平、促进繁荣等传统目标并列为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体现了它的外交战略的一种新动向。

12.简析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观点、理论贡献与存在的局限。

【答案】新自由制度主义是20世纪70-80年代形成的国际关系理论,其理论渊源是20世纪初的理想主义,代表人物是美国国际关系学家约瑟夫·奈和基欧汉。其代表著作是《权力与相互依赖》,20世纪80年代成为与现实主义并列的著名国际关系理论。

(1)新自由制度主义的主要观点

①国际社会虽然是由无政府状态所构建,但并不意味着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不可以进行合作; ②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但并不是唯一主体。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使国际关系主体多元化,非国家行为体的地位上升;

③国家的关注点不仅是生存和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④强调国家间合作的重要性,认为国家间可以形成长期合作;

⑤强调国家间的绝对收益而并非相对收益,认为只要国家关注是否获利,而小关注获利是否多于对方,这有利于促进合作;

⑥强调国际制度的作用,认为国际体系的结构是制度,不仅是关注体系结构,也要关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