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12行政管理基础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修养
【答案】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学术以至技艺等方面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的一种能力或思想品质。修养既反映一个人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表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就领导者来说其修养应包含两个层次:
①领导者必须有修养。修养的背后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的学习过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领导经验。
②领导者应当是充盈、内敛、谦冲、和顺、平实的,修养的背后是大智大慧、静水流深。
2.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组织通过培养、塑造组织文化,来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引导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的主要特征有:超个体的独特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一般认为,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结构,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从最能体现组织文化特征的核心内容来看,组织文化包括组织价值观、组织精神和伦理规范等。
3. 确认事实权
【答案】确认事实权是指追究行政责任时,行政行为主体依法享有确定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无误的权利。事实清楚是责难和处分的前提,事实不清楚就不能追究行政责任。确认事实是保持行政责任顺利实施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体和追究行为主体都有确认事实的权利,事实既包括特定行为主体的主观原因,也包括所处环境的客观原因,即动机与事实的统一。在任何情况下,认定事实都是实现行政责任所包含的制裁机制的首要条件,构成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重要依据。
4. 政府失灵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典型的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内部性与政府的扩张、政府组织的低效率、寻租、政府执行的无效率和所有制残缺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要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5. 紧缩性财政政策
【答案】紧缩性财政政策(盈余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和减少财政支出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紧缩性则政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所以,在增收与减支同时并举时,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会产生财政盈余。
二、简答题
6.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
【答案】公共行政学也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物及自身内部事务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公共行政学的一般涵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从研究范畴上看,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其包括公共行政制度、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和方法。
(2)从功能上看,公共行政学的作用在于反映国家行政机关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自身事务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开掘公共行政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效率化和时代化的进程。
7. 分析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职位分类是指公务员担任的职务和责任。把公务员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业务内容、简繁难易、责任轻重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区分为若干规范化的种类,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依据。公务员的品位分类是把公务员分成不同的品位等级,公务员既有代表其地位高低、资格深浅、报酬多寡的官阶,又有代表其权力大小、职责轻重、任务难易的职位。
职位分类制度与品位分类制度相比,一者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劣,具体为:
(1)职位分类是以“事”为中心,以公务员所在职位的工作、责任为分类的依据,以下作的多少来定待遇,是按事设职,按职择人; 品位分类是以“人”为中心,以公务员个人的资格条件为分类的主要依据,以品位的高低来定待遇。
(2)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本人的等级就是所在职位的等级,职位变动,等级也就变动,等级是随职位而定,而不是随人走; 品位分类制中,等级与职位是分开的,同样职位的公务员可能品位等级不同,而同样品位等级的公务员一也可能职位不同,当职位变动时,品位却可以不变。
(3)职位分类制中工资差别与职位工作的难度、责任大小和资格深浅成正比,是同工同酬; 品位分类制中则以品位等级定工资,存在“同工不同酬、同酬不同工”的现象。
(4)职位分类制重视专家的作用,利于专才成长,实行专才专用原则,非经考试合格,一般不得晋升,而且每一次晋升,几乎都得经过相应的考试,不能“一步登天”式地跨级晋升; 品位分类制主要不以考试来确定是否晋升,比较注重公务员的资历,由下级升到上一级比较容易,而且
可以有较大的晋升幅度。
(5)职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分类较复杂,职类、职系、职级、职等划分较多,办理职位分类的程序比较复杂,技术性要求较高; 品位分类制中,公务员只做大体上的分类,分类较少,较为简单,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性。
(6)职位分类制下,仟何公务职位都经调查、评价和划分等级,都有规范性的职位说明,公务员的升迁调转范围和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易于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但是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公务员流动与调转的限制条件较严格,流动与调转的范围也较小; 品位分类制下,公务员的管理具有伸缩性,人事管理机构拥有灵活和富有弹性的管理权限,但在品位分类制下,对公务员的管理带有更多的经验色彩和主观性。
8. 简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案】所谓公平,通常是指社会成员机会或收入的均等化,以及社会权力的平等化。效率则是指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在同一时间内投入的最小化与产出的最大化是效率的恒定标准。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时广泛和持久的。在这方面,大体上存在“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和“效率与公平平衡论”三类观点。
(1)效率优先论。指提倡以效率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认为效率是个人勤奋工作的结果,直接反映个人努力程度,而勤奋的人理应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报酬。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个人权利作为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
②效率真正反映公平,政府干预将导致公平虚无化。
(2)公平优先论。指提倡以公平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公平是个人“天赋权利”具体化,不能进行市场交换,不能用后天源自市场竞争的金钱作为衡量的尺度;
②效率与“公平”无关,且是不公平的结果,需要政府干预来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权力分配的均等。
(3)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指提倡将效率和公平同时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效率与公平平衡论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政府宏观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该理论认为:
①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
②建立兼顾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关系。
9. 简述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经常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由此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和政府官员冷漠无情;
(2)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