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618文学基础知识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伏尔泰和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
【答案】(1)伏尔泰哲理小说的特点
伏尔泰最受欢迎的文学成果是哲理小说。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
①对善和恶相克相生的研讨
《查第格》研讨善和恶相克相生的问题。结论是善恶相生,厄运对人也是一种磨炼;只要照着自己的意思,沿着一条道路,凭着智慧和勇敢走下去,最终会获得胜利。小说不仅对罪恶的社会进行了揭露,而且鼓舞启蒙者战胜恶势力的迫害。
②对盲目乐观主义的批判
《老实人》主要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因为这种哲学有害于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小说主人公贡第德是一个正直淳朴的青年,一个男爵的养子。男爵的家庭教师邦葛罗斯告诉他:世界安排得很好,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
但现实生活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邦葛罗斯自己受到各种灾难,还险些遭受宗教裁判所的火刑。贡第德流浪欧洲各地,还到过美洲,受尽各种折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绝非十全十美,所以盲目乐观是没有根据的。
(2)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
狄德罗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他的三部哲理小说。
①抨击教会对人精神上的压制和摧残
《修女》通过贫苦孤女苏珊娜•西蒙南在修道院所受到的残酷迫害揭露教会内幕,猛烈抨击教会对她精神上的压制和摧残。
②揭露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
《宿命论者雅克》揭露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雅克遭到主人打骂时常说“上帝是这样规定的”,这句口头禅,发人深省,激发人们反封建反宗教的意识。《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聪明机灵、头脑清醒的青年,社会却使他成了一个寡廉鲜耻、卑鄙下贱的食客。他洞悉贵族社会的真相,看透了利己主义是那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但他甘心混迹其间,求得酒足饭饱。拉摩的侄儿是时代的产物,他的自白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罪恶的有力揭露。马克思盛赞这部小说,恩格斯认为它是“辩证法的杰作”。
2. 为什么说《美国的悲剧》的成功是因为它是一部真正的“美国的悲剧”?
【答案】(1)作品主人公克莱德的悲剧是千千万万美国普通青年的悲剧
作品描写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为追求“美国生活方式”而堕落成杀人犯的故事。作家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品主人公克莱德可谓是被“美国生活方式”毁掉的普通美国青年的典型。他与作者前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不同,他没有嘉丽那样充沛的精力,也不像柯帕乌那样狡猾能干,更不具备尤金那样的艺术才能,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悲剧更带有普遍意义,他的悲剧是千千万万美国普通青年的悲剧。
(2)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写出了克莱德悲剧的双重性
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写出了克莱德悲剧的双重性。克莱德的堕落和毁灭是个人悲剧,更是社会悲剧。他是有罪的,因为他杀害了一个无辜的少女;而他本人又是一个受害者,是那个罪恶的社会毁坏了他。克莱德的悲剧揭示的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地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精神道德上的危机。作者借梅逊之口,意味深长地说:“在我们这个世界,这类事情已经发生了千千万万次,在将来,也会发生千千万万次。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也永远不会是古老的。”作者又在《忆往事》的尾声中再次出现小说开头的街头布道场面,只不过其中的小孩已由克莱德换成了他的外甥,这暗示出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悲剧在重复,从而说明了克莱德悲剧的严重性和深刻性。它实实在在是“美国的悲剧”。
3. 约翰•克利斯朵夫如何反映了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求索?
【答案】《约翰•克利斯朵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间的欧洲生活为背景,通过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一生奋斗的经历,反映了世纪之交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表现出作家反对现存秩序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步文化的艺术观点。
(1)克利斯朵夫代表了世纪之交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
克利斯朵夫的性格是矛盾而复杂的,然而又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的阶级地位使他对现实不满、反抗,同时又对统治阶级抱有一定幻想;日趋破产的社会经济地位使他接近和同情人民,而个人英雄主义意识又使他不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并远离人民;进步的艺术观使他主张艺术接近生活、接近人民、造福人类,而对艺术的信仰又使他主张“不能拿艺术去替一个党派服务”;受排斥的地位使他性格坚强,而个人主义偏见和因袭的思想又束缚着他,使他软弱无力;小资产阶级的正义感使他与社会对立,而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又使他与现实妥协。总之,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决定了克利斯朵夫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克利斯朵夫的形象代表、反映了世纪之交一代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2)《约翰•克利斯朵夫》以大自然的美来反衬现实的黑暗
《约翰•克利斯朵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感情,他们对大自然景物的深切感受,使作品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又以大自然的美来反衬现实的黑暗,使作品生动地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令人窒息的气氛,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揭露和批判力量。同时,作品的心理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处处与作者的议论和思想发挥相映衬,抒情因素和哲理、政论
因素互相交织,构成作品“长篇叙事诗”的独特格调。作者笔锋纵横地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二三十年欧洲生活的广阔社会图景,提出了社会生活中众多的重大问题,使作品成为反映当时欧洲生活和思想文化的一部具有史诗规模的社会性长篇小说。
4. 为什么说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
【答案】汉斯•克利斯田•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写过诗歌、戏剧和小说,但最有成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表现为“儿童性”与“成人性”的结合。
(1)“儿童性”表现在游戏性
安徒生童话对于孩子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它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游戏性上。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这喜剧性嘲弄的存在,进而体现出强烈的游戏性。如《衬衫领子》里,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衬衫领子把穿着它的绅士和绅士拥有的一个脱靴器和一把梳子都当作自己财产,并以此为资本向袜带小姐、熨斗太太、剪刀夫人和梳子姑娘求婚,最后只是成为烂布被制成白纸。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极少为游戏而游戏,尽管这样的作品也还是有的,如《豌豆上的公主》、《打火匣》、《飞箱》等等,但多集中在其创作前期,吸收民间童话中故事性、娱乐性的成分更重。其中后期的作品,游戏性中普遍含有更深刻的意义,但这种深刻含义不影响游戏性本身带给孩子的快乐。
(2)“儿童性”体现在儿童崇拜
儿童崇拜也是安徒生童话“儿童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安徒生作品中的儿童性属于对孩子本性的崇拜,和对其社会地位的注目。他对真、善、美的歌颂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儿童传达的。《小意达的花》里,有孩子对花儿生命的珍视;《皇帝的新装》里,有存留于虚伪成人世界中纯真的童言;《没有画的画册》里,有孩子给予动物的情感;《安琪儿》里,有生病死去的孩子与野花的相守与感恩。这种儿童崇拜可以理解为源于他自身的“儿童态”。他对人际关系的体会,对爱情的感悟,甚至对自己拥有某种天才才能坚定不移的确信无不显示出十分天真幼稚的状态。这种“儿童态”是安徒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非常重要的因素。
(3)“成人性”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
正像安徒生自己所说,他写童话是没有忘记成年人的。这种有意识的“成人性”的导入,首先表现在从传统民间童话的“叙述为主”向“描写为主”的转变。叙述是动态的,包含的是时间的概念。而描写是静态的,包含的是空间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相对更喜欢也更适合于叙述性文本,这与童话故事与小说这两种体裁的作品较散文与诗歌更能吸引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民间童话里描写、铺陈的句子很少,故事总是紧凑而密集的展开。而在安徒生童话里,时间似乎停滞了,作者为人称道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才能和诗人的气质尽情伸展在童话中。
(4)“成人性”表现在对现实问题的探讨
安徒生童话“成人性”另一表现是对现实问题的探讨。作者温暖的人道主义思想正是表现在借用童话这种形式,提出了许多社会现实问题。例如《老懈树的梦》、《冰姑娘》书写生命与死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