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13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过《尤利西斯》与《奥德赛》的对应关系作家要传达什么意图?
【答案】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运用象征结构和“意识流”手法,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小说文体。他的《尤利西斯》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
《尤利西斯》在写法和结构上模仿荷马史诗《奥德赛》,以象征手法写三位主人公在1904年6月16日从早8时到次日凌晨2时许,十八个多小时在都柏林的活动和精神历程。作者把勃鲁姆和斯蒂芬比作尤利西斯父子,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相互寻找不仅是肉体上的也是精神上的。他们都是漂泊无依、备受挫折的人,最后终于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各自精神上欠缺的东西。作者通过他们的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概括了西方整整一代人面临的思想困惑和危机,反映了都柏林市民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作者通过勃鲁姆夫妇和尤利西斯夫妇的对照,用古代英雄反衬了现代人在欲望驱使下的卑微、平庸和渺小。作者悲叹人性的堕落,但他对自己笔下三个“非英雄”的种种弱点,也多少持欣赏甚至夸耀的态度,这就使这部小说的意蕴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2. 为什么说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答案】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他的浪漫主义贯穿于其思想学说中的各个领域,被称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也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推崇的思想先驱。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政治、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卢梭主张人本性的自由发展
这点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儿》等著作中都有系统的呈现。他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2)卢梭的小说对后世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
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集中体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风土民情、自由的思想、浪漫的爱情……对后世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很大促进。强调封建等级制度成了小说主人公不幸的根源。卢梭站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以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提出了以真实自然的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并对封建等级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抗议。作品细致的
心理描写,情景交融的美丽篇章,赢得了无数读者的赞赏。
源于上述理念以及流传于世的文学作品,所以说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3. 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现代性。
【答案】波德莱尔的代表作是诗集《恶之花》,在西方文学史上,它不仅是法国传统与现当代文学的分水岭,还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宣言书。它的出现,宣布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正式诞生,宣布了西方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它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波德莱尔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将丑入诗
波德莱尔打破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冲出“真善美”相统一的理论原则的樊笼,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从恶中去发觉美,将丑入诗。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波德莱尔不把善作为道德规范来表现,也不把丑恶仅仅看作是道德谴责的对象,而是把社会之恶、人性之恶作为审美的对象来描写。他歌颂的不是恶本身,而是恶之花。在《恶之花》中,波德莱尔第一次把大都会的生活和丑恶事物带进了诗歌王国,其主要的描绘对象,是大城市中形神扭曲,受欺凌、被遗弃的社会“贱民”波德莱尔。同时,诗人还主张深入到人类的恶中去,到那盛开着“恶之花”的地方去探险,即到人的灵魂深处去挖掘。这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派文学实行笔触大转移,“外转内”的开始。
(2)波德莱尔提出了通感理论
通感理论是在《恶之花》的一首著名的、被称为“象征主义宪章”的是《通感》中提出来的。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两方面明确地阐述了他的通感理论。首先,诗歌以一种几乎神秘的笔调描述了人同自然的关系。自然界中万物彼此联系,互为象征,组成一座象征的森林,并向人们发出信息,于是,人和自然界,精神和物质之间就沉声一种信心相应的通感。其次,《通感》一诗还揭示了人的各种感官之间的互相感应的关系。人的各种感官的作用彼此代替沟通,本来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但波德莱尔以其伟大诗人所独具的慧眼和本领,将其作为通向“混沌而深邃的统一体中”,去破译那“象征的森林”所发出的模糊而不可解的信息的契机,并进而使之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和他全部诗歌理论的基础。波德莱尔认为各种艺术种类之间也有通感,这一观点使得艺术表现手法也得到了大大地丰富。
(3)波德莱尔认为应以象征表现通感
象征是一个广义的说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以致现代派文学各流派都从中吸取养分。《恶之花》犹如创作手法的百科全书,现代派的各种创作手法都几乎可以从中找到源头。象征是波德莱尔用以描绘抽象的精神世界、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法,是诗人一生所刻意追求的东西。他认为想象是各种才能的母后,它能创造一个新世界。他认为,诗歌能否成为诗歌,取决于语言,诗其实就是“语言的炼金术”。波德莱尔认为,音乐有一种不靠文字仅凭音响就能够发出暗示、激起联想、创造幻境的特殊功能。《恶之花》极富有音乐性。
4. 从《魔山》看托马斯•曼的现实主义创作对现代主义方法的吸取。
【答案】(1)现实主义的叙述手法
托马斯•曼的《魔山》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我们在《魔山》中看到后期资产阶级社会的象征。《布登勃洛克一家》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问题,不但在这里以新的生活形态重复出现,而且场景有所扩展……在山庄疗养院的狭小天地里,我们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种人物,既有许多德国人和俄国人,又有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其他欧洲人,他们优哉游哉,无所事事,在作者心目中,这批人无疑是同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这个圈子里的人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配偶,没有家庭,没有子女,没有政治的和经济的生活现实。总之,这个培养疾病的豪华大饭店里,住的全是那些不从事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的人。
(2)以波澜壮阔的场景,细腻的分析,精辟的哲理,反映一战前夕欧洲的风云变幻
在《魔山》中,在叙述方面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但它逐渐越出现实主义范围,用象征手法推动和提高它,使我们有可能透过它看到精神领域和思想领域。《魔山》以其波澜壮阔的场景,磅礴的气势,细腻的心理分析,精辟的哲理,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风云变幻的社会现实,不愧是一部划时代的交响乐性质的杰作。它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在现代德国小说中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