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610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方行为
【答案】多方行为,又称协议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务目的与其他两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行为。这种行政行为的特征是:
①有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机关;
②各方当事人均作出各自独立的意思表示;
③多方行为需经过各方面共同认可方能产生法律效果。如政府与若干民营企业经过协商,达成正式协议,共同投资于某项公益事业。
2. 行政良心
【答案】行政良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履行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以及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行政良心是行政主体履行公共责任的道德要求。行政良心主要三个方面的特点:
①行政良心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由于行政机关是国家政权的核心部分,政府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紧紧相联,因而行政良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②行政良心有相对独立性。行政良心一旦形成,便作为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而存在,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行政良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行政良心在支配和评价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为时表现为一种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的活动,不被外力所强制,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不会违背道德要求。
3. 钟摆原理
【答案】钟摆原理是指一种早期的机械能守恒原理,其具体内容是钟摆自最高点往下运动,来回摆动达到的高度点绝不会高于最高点,并且摆动的周期与其重量无关,每摆动一次的时间都完全相同。这一原理最初是由16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的。在公共行政学中,钟摆原理的效应表现为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周期性变化。目前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国家转向市场的改革,根据钟摆效应,就必须对政府职能是否会再度扩张问题进行关注。市场显而易见的胜利不会持续,政府会再度膨胀,政府的作用和职责将再次扩大; 政策终究会回归,并对国家与市场的边界进行重新划分或调整。
4. 平衡计分卡
【答案】平衡计分卡是指一种以绩效评估为特征的战略管理体系,其将组织的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大学的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复兴战略集团总裁戴维·诺顿博士于20世纪90年代初设计的。平衡计分卡从四个维度与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系统相区别。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务、顾客、内部业务、创新与学习四个各有侧重又相互影响的业绩评价来沟通目标、战略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均衡。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也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平衡计分卡为企业各级管理者提供了一种与管理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是一种理念十分先进的“游戏规则”,即一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5. 周期性赤字
【答案】周期性赤字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赤字。具体表现为: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收入减少了,因此人们支付的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了,在实行超额累进所得税的国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公司的利润减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税也减少了。同时,在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支出倾向于增加,失业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济都增加。即使决定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没有任何变动,财政赤字也会增加。周期性赤字的总量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赤字之后的余额。其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一般作为内生变量看待,随经济的波动而变动。一般来说周期性赤字是任何国家都可以接受的。
6. 构成要件
【答案】构成要件是指实现和形成特定事物性质和特征的某些关键性因素。构成要件最初是刑法学中的概念,是“法律构成要件”的简称,指一定法律效果发生的前提条件; 后来引申为一定客观存在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在行政责任制度中,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①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②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
③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
④国家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损害责任。
7. 法治行政
【答案】法治行政是指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必须遵从法律精神或规定的原则。法治行政强调适度的灵活性,偏重于动态的行政依法治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防止特定的个人凌驾法律而伤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法治行政是依法行政原则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演进,是法治主义与灵活适应相统一的行政,是维护法律制度与推动社会进步相一致的行政,是运用法律原则为全体国民
服务的行政。
8. 人格性权力
【答案】人格性权力是指以充任行政主体资格个人的才能、品德、智慧为基础构成一种使得客体服从的权力。人格性的行政权力集中体现为个人魅力,即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关键取决于具有充任行政主体资格的个人。榜样的力量可以看作是这种权力。人们的服从来自于对于作为行政主体的人的尊敬与爱戴。
9. 社群主义
【答案】社群主义,又称小区主义,是指一种强调社群对于自我和个人的优先性的理论。其社会活动形式被称为社群运动。社群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新集体主义。其反对新自由主义把自我和个人当作理解和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变量,而是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是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的。因此,社群才是政治分析的基本变量,而认为个人及其自我最终由他或他所在的社群决定。用公益政治学代替权利政治学是社群主义的根本主张。
10.配置效率
【答案】配置效率是指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通过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可以生产出最优的产品数量组合的状态。配置效率又称为帕累托效率,关注的是各项投入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或最佳比例。实践中,配置效率是很难测定的,因为最佳组合的标准难以确定。提高配置效率主要靠调整投入要素之间的比例。
二、简述题
11.简述效率优先论。
【答案】效率优先论是指提倡以效率作为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个人权利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效率优先论认为效率是竞争的产物,竟争与市场相联系,市场则与“天赋人权”的自由权利相联系。换言之,效率优先论认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关系,即没有个人权利就没有个人自由,没有个人自由就没有市场竞争,而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效率。因此,个人权利是效率优先的前提、基础和结果。
(2)效率反映真正的公平,政府干预将导致公平虚无。效率优先论认为,效率是个人勤奋工作的结果,直接反映个人努力的程度,而勤奋的人理应占有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报酬。因此,效率反映真正的公平,政府不能通过干顶实现“结果均等”,因为这会损坏社会发展的机制,最终导致“公平”的虚无化。
12.简述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运动共性。
【答案】自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撒切尔革命”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国家群体开展了一场广泛的持续了大约二十年的政府改革运动。尽管不同国家在改革的目标、侧重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