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630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双盲实验

【答案】双盲实验是指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即究竟是实验组还是控制组被给予了实验刺激,参与实验的双方(指实验对象和实验人员)都不知道,实验刺激是由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以外的第三者任意分派和给定的。双盲实验的作用如下:排除研究者的“期望”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解释的影响,使研究人员进一步从其他一些变量中得出新的实验结果。

2. 完全的参与者

【答案】“完全的参与者”,或隐蔽观察者的角色,是指研究者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而以所观察社区或群体中一个真实成员的身份去参与其中并进行观察。这是一种要求研究者采取虚伪角色的形式。

完全的参与者的角色所具有的最大优点是,研究者既能生活在被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之中,又能隐蔽地进行观察和了解被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这种观察和人们的表现都比较真实自然。其最大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即研究者有没有为了研究的目的而可以欺骗研究对象的权利。

3. 多元回归分析

【答案】多元回归分析是指要解决用多个自变量来估计或预测一个因变量的数值,以及弄清不同的自变量对因变量实际所具有的影响力大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采用的分析方法。多元回归方程的表达式为:。多元回归方程式中的b 值称为净回归系数,它表示的是在控制了其他自变量以后,某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单独效果。

4. 理论性研究

【答案】理论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这类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的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研究者往往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中,不辞劳苦地寻求那些对一个世纪的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的问题的答案。

5. 无结构访谈

【答案】无结构访谈又称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无结构访谈适合于并主要应用于实地研究。它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深入细致的访谈,获得丰富生动的定性资料,并通过研究者主观的、洞察性的分析,从中归纳和概括出某种结论。

二、论述题

6. 如何理解社会研究中的“解释”和“阐释”?

【答案】(1)解释,又称让释,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技术。它被描述作为诊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

(2)研究的目的是对研究对象作出解释。所谓“解释”,就是解答困惑、释疑。自然科学对现象的解释方式通常是客观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导致现象运动或变化的影响因素,说明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联系。

(3)对于社会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第一种是通过外部观察来客观分析与解释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是通过对行为者或历史事件的主观意义的理解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前者称为自然科学的客观解释,后者称为人文学科的主观理解。

(4)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必须要考虑到人的动机、感情等内在因素。韦伯根据社会现象的这一特点提出了投入理解的方法,即研究者站到被研究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主观地判断影响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

(5)人的特殊性会使影响因素更为复杂、会增加观察和测量的难度,但这并不影响社会研究的程序。也就是说,在对客观变量进行因果分析时不可避免地要引入主观变量,以便做出更确切的说明,而这些主观变量的提出和观测要依靠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

(6)社会研究的解释方式并不与自然科学的程序完全一样,尤其是在定性研究方面,其“解释”的方式相当凌乱,且缺乏逻辑统一性。只是在统计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中才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解释方式。

(7)解释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变化。解释性研究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它在研究之前需要建立理论框架(理论假设)并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然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因果模型。建立模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列出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②详析两变量间的关系:

③深入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机制。

(8)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是对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和科学预测,所以在理论检验研究或专题研究中多选择解释性研究的设计但一项研究也可同时包含多种目的,它可能是首先探索某一

现象然后进行描述,最后作出解释。

7. 论述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案】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主要包括:调查员的挑选、调查员的培训、联系被调查者、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①调查员的挑选

调查员的一般条件最主要的有四个方面:诚实与认真; 兴趣与能力; 勤奋负责; 谦虚耐心。调查员的特殊条件主要是依据研究的主题、社区的性质、被访对象的特点来考虑的。除了性别、年龄和地区几个方面外,教育程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②对调查员的培训

对调查员的培训常常包括下列步骤和内容:研究人员要向全体调查员介绍该项调查研究的计划、内容、目的、方法,及其与调查项目有关的其他情况,以便调查员对该项工作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同时,还要就调查访问的步骤、要求、时间安排、工作量、报酬等具体问题进行说明。介绍和传授一些基本的和关键的调查访问技术。同时,要组织调查员集中学习调查员须知、调查问卷、调查员手册等材料,特别是要逐字逐句、逐条逐项地弄清楚调查问卷的全部内容、提问方式、填写方法、注意事项等。要进行模拟调查或访问实习。要建立起相互联系、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以保证正式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③联系被调查者

调查的实施要求调查员同样本中的每一位被调查者都建立起暂时的联系。如何顺利地使调查员为调查对象所接受,是每一项调查研究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④调查过程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主要做好:合理组建调查队伍、建立监督和管理的办法及规定、实地抽样的管理和监控、实地访问的管理和监控、问卷回收和实地审核的管理与监控。

无论是自填问卷调查还是结构访问调查,最好在调查问卷收回的当天就进行问卷资料的审核。要求每个调查员在收回或完成一份问卷后,及时浏览和检查问卷填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回访核实,并在检查合格的问卷上面签上调查员的姓名和时间。同时,要求每个小组的组长,再次对调查问卷进行清理和检查,并签上组长的名字及时间。研究者本人也应随时抽查收回的问卷,及时发现填答或访谈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实地进行回访补救。

三、思考与实践

8. 对人们的“婚姻状况”、“受教育年限”、“学术水平”的测量属于哪一层次的测量?

【答案】(1)“婚姻状况”属于定类测量层次。

定类测量又称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上可以用等于或不等于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