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806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假设检验
【答案】假设检验,实际上就是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
假设检验所依据的是概率论中的小概率原理,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可能出现”的原理。但是,如果现实的情况恰恰是在一次观察中小概率事件出现了,就应该怀疑和否定该事件的概率未必很小,即认为该事件本身不是一种小概率事件,而是一种大概率事件。这正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假设检验的具体步骤包括:
(1)建立虚无假设和研究假设,通常是将原假设作为虚无假设;
(2)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显著性水平a (即概率的大小),通常有a=0.05, a=0.01等;
(3)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统计值,并根据显著性水平查出对应的临界值;
(4)将临界值与统计值进行比较,若临界值大于统计值的绝对值,则接受虚无假设; 反之,则接受研究假设。
2. 随机指派
【答案】随机指派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随机指派的逻辑和程序十分简单,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
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如下三种:
(1)用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每一个具体的对象是去实验组还是去控制组;
(2)简单地按单双号来决定每一个对象是去实验组还是去控制组;
(3)按照排列的顺序或实际抽取实验对象时的先后顺序来决定。
3. 实验室实验
【答案】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对严格的实验。实验室实验的主要优点是实验背景和变量都相对容易控制,实验环境可以较好地“封闭”,实验者能够比较清楚确切地观察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室实验的主要缺点是在实验内容上局限性比较大,即许多社会研究者感兴趣的内容常常无法在小小的实验室中人工地制造出来。同时,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在推广性、普遍性和概括性上往往较差。
4. 研究命题
【答案】研究问题即研究命题,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它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问题”或“现象”既有些相似,又有所不同。社会研究中的许多“问题”,的确常常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社会问题,这是它们有些相近的原因; 但社会研究的问题通常比社会世界中的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更为具体,史为集中,也更为明确,这是它们之间有所小同的地方。
5. 个别发送法
【答案】个别发送发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个别发送法的优点如下:
(1)较好地处理了调查的质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3)调查员可以向被调查者进行解释和说明;
(4)可以保证比较高的回收率;
(5)调查具有一定的匿名性;
(6)可以减少调查员所带来的某些偏差;
(7)被调查者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对问卷进行阅读和思考,还可以在方便的时候进行填答。 个别发送法的不足如下:
(1)调查的范围依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如邮寄填答法那么广泛;
(2)问卷的填答质量依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6. 总体
【答案】总体通常与构成它的元素共同定义: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而元素则是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在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总体是由社会中的某些个人组成的,这些个人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比如,当对某省大学生的择业倾向进行研究和探讨时,该省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集合就是研究的总体,而每一个在校大学生便是构成总体的元素。
二、论述题
7. 论述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答案】(1)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 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方式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相比之下,定量研究的方法发展十分迅速,进展也很大; 而定性研究方式由于其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学传统和所具有的不同
假定,因而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3)从认识论角度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一一它们基于不同的范式。定性研究从最纯粹的意义上说,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 与此不同的是,定量研究则来源于实证主义,它在范式上更接近于科学的范式。
(4)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它在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特殊情景中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而定量研究则与演绎的过程更为接近,即它从一般的原理推广到特殊的情景中去。
(5)定量研究者往往强调客观事实、强调现象之间的相关、强调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 而定性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注重现象和行为对于行为主体所具有的意义。
(6)定性研究者认为事实和价值是无法分离的; 而定量研究者则正好相反,他们强调在研究中一定要努力做到“价值无涉”和“价值中立”。
(7)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建构的目标相伴随,理论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和形成的; 而定量研究则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的。
(8)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者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 而定性研究者则往往更加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
(9)实验、调查、内容分析等,是定量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等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而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等,则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
(10)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在所得资料的性质及其结果的说明方式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前者所获得的主要是数量化的资料; 而后者所获得的则是具体的、个别的实例。前者的结果主要靠统计分析数据来表达; 而后者的结果则是靠文字的描述来说明。定量研究的结果在概括性、精确性
上特征明显; 定性研究则以其资料的丰富性、细致性和理解的深入性而与定量方法相对照、相补充。
8. 试述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
【答案】定性资料是指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1)连续接近法
连续接近法指的是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具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示程度。研究者也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然后,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