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829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在成本
【答案】外在成本是指在决策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承担的成本,或者说,它是一项政策方案的实施将给那些偏好与之不一致的人所带来的损害,这种成本是通过集体决策的内在强制性而施加给单个参与者的。投票规则的成本有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两种。
2. 政策终结
【答案】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终结不只是对一项政策的了结,而且意味着修正或调整。政策终结有三个特征:强制性、更替性、灵活性。
3.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
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②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4. 德尔菲技术
【答案】德尔菲技术是在二战后由兰德公司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获得、交换和发展关于未来事件的灵通信息的直觉预测程序,其过程是“利用一系列简明扼要的问卷和对所获得意见的有控制的反馈,从而取得一组专家的最可靠的统一意见”。德尔菲法的本质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通过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以取得一致的意见,达到预测的目的。德尔菲法的应用强调五个基本原则:①匿名性; ②循环反复; ③有控制的反馈; ④统计性的小组答案:汤专家共识。
5. 政策指标
【答案】政策指标是指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质的尺度(如指数、数字或其他的质的尺度),是对政策目标的具体说明。每个重要的或基本的经济社会政策,通常都有若干个具体的指标作为衡量政策目标的尺度。政策指标可以是量化的指标,也可以是质的指标。量化指标是指用数量或指数表示某一社会现象、社会变化和社会发展。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政策指标粗略地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政治指标。
6.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7.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从系统发生论的途径看,政策系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或出发点。其中,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或组织,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公民个人以及社会媒体等; 政策客体是政策的作用对象,包括社会问题和目标团体; 政策环境则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条件、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8. 沉淀成本
【答案】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目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它限制了目前投入的选择范围,即已经在政策上投入的资金、人力制约了决策者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错误政策终结的障碍。政策终结者总是进退维谷,进即追加投资,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退即不追加投资,要面对的是已投入的资金由于政策终结无法收回的结果。
9. 取舍理论
【答案】取舍理论来源于正统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政策或经济目标时,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的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多项政策或是多重目标的选择,那就必须要有所取舍,采取某项政策或是目标,就必须要舍弃其他选择。
10.事中监测
【答案】事中监测是指在政策运行过程中,实施同步监测,记录政策实施的变化,评估执行的效果,一旦发现与原定的政策日标不一致的地方立即采取纠偏措施,提出调整意见,促使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的一种政策监测方法。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事前检测和事后监测。
二、简答题
11.简述三类政策问题(结构良好的问题,结构适中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的区别。
【答案】(1)政策问题的相关概念
政策问题是指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井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2)邓恩根据米特洛夫和萨伽斯蒂的观点将政策问题分成三类,即结构良好的问题、结构适中的问题和结构不良的问题。这三类问题的构造山其相对的复杂性来决定,即山该问题实际上处于问题的相互依赖系统所决定。如表所示,这三类问题的区别可由其共同因素的变化来加以说明。
表 三类政策问题在结构上的区别
12.备选力案有哪些主要来源?
【答案】(1)备选方案的概念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
(2)备选方案的主要来源①由政策问题的性质以及政策目标所派生; ②现有的政策(它本身是一个应考虑的方案,也是许多新的方案产生的基础); ③从别人或别处处理相同问题的经验中得到借鉴; ④某些特殊政策案例的启示; ⑤从类似的问题中加以类比或推广; ⑥向专家请教; ⑦根据权威的要求; ⑧从政策参与者的价值观及信念、法律的规定和科技知识中进行推导等。
13.在上述案例中,肯尼迪政府是如何拟订应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备选方案的?
【答案】(1)备选方案是指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日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备选方案的产生由一个步骤构成:①搜寻与发现:分析者力求查明备选方案的广泛范围; ②设计与创造:对新发现的备选方案加以提炼、修改、组合、重构或模式化; ③筛选:对于创造或设计出的备选方案加以初步的检验、评估,只保留数个可供进一步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备选方案。其中,在备选方案的搜寻与发现阶段,要尽可能弄清备选方案的可能范围、种类,能够产生越多的解决办法或备选方案当然就越好。方法包括:不作为的分析、文献评论、快速的调查、类比的使用、头脑风暴法、与理想的比较等。
(2)美国在处理占巴导弹危机时,要实现的目的是运用其在战略上和在地区上所拥有的优势,显示其要求这些导弹撤走的坚定决心,同时又留给莫斯科体面撤退的时间和余地。即一方面要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