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答案】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如下:
(1)总体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同Z 检验和t 检验一样要,样本必须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 (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总变异可以分解成几个不同来源的部分,这几个部分变异的来源在意义上必须明确,而且彼此要相互独立。
(3)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彼此无显著差异,这是方差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基本假定。这一假定若不能满足,原则上是不能进行方差分析的。
2. 请尝试列出下列变量的操作定义:智力,记忆,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师生关系,问题行为,心理健康。
【答案】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做出具体的界定、说明。操作定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它的可观测性,做出操作定义的过程就是将变量或指标的抽象陈述转化为具体的操作陈述的过程。
(1)智力:一个人在智力测验中所得分数。
(2)记忆:人在识记一定材料后可以回忆或再认出的内容容量。
(3)学习:人在识记一定材料或习得一定技能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中的过程。
(4)人际关系:人与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凭借对话、语气、行为等外在表现彼此形成的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服从等互动模式。
(5)自我概念:人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得分和结果。
(6)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对彼此的主观评价及交流模式。
(7)问题行为:不能帮助人正常适应社会生活并对自我或他人有负性影响的适应不良行为。
(8)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量表得分较高、各种心理障碍测量量表得分正常、自我评价得分较高且诈谎得分较低的人的心理状态。
总之,设计操作定义就是用可感知、可度量的具体事物或具体现象,或具体方法与程度来描述和说明变量。上述概念可以根据不同的操作定义设计方法下不同的操作定义。
3. 研究结果解释的角度与方法有哪些?
【答案】研究结果的解释就是对已分析的数据及其关系进行说明,揭示其意义。结果的解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要求研究者既要具有丰富而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研究结果解释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在于揭示研究结果的意义。在揭示结果的意义时可以考虑选择以下的角度:
(1)研究结果是否为证实研究假设提供了证据?是否表现出假设的变量关系模式?
(2)研究结果是否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矛盾?
(3)研究结果是否与已有的有关理论相符合?解释结果的理论依据是否真实可靠?
(4)研究结果中是否有未考虑到的关系或非预期的发现?
(5)从结果解释中引伸出的推论是否合理?
(6)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即可推广性)如何?
(7)结果解释中能否指出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等等。当然在考虑研究结果解释的角度时不一定据泥于以上的角度,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和研究者个人的思考和兴趣进行选择或创新。
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归结起来则有以下几种:
(1)推论法
推论就是从已知的数据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的方法。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推论一般是指从统计分析的结果作出逻辑推论,推出概括性的结论。推论是以判断为基础的。因此推论过程必须遵循判断的逻辑规则,此外推论还应符合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2)演绎法
演绎法是结果解释中的一种方法,是由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的原理的过程。演绎也须遵循逻辑原则。演绎法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和两难推理等。演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检验从一般性理论中演绎出的假设的过程。
(3)归纳法
归纳法是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归纳法一般可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两种。完全归纳法又称枚举归纳法,是将前提中包含的事实全部列举出来,其中每一件事实都包含相同的性质或规律,由此下结论的方法。不完全归纳法是依据前提中的部分事实,根据某些规则作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方法。归纳法的推理方式主要有五种: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4)因果推论法
因果推论法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或逻辑思路。在研究结果的解释中,因果关系的推论有两种方式,由因推果和由果溯因。因果推论同样要用到归纳法的五种推理方式以及其他一些逻辑规则。在实际的研究结果解释中,可能出现一些因果错误。主要的因果错误有三种:居后错误、因果混淆错误和共同错误。
4. 在一项英语单词记忆实验中,要求一批被试分别采用机械式、联想式、理解式方法记忆。100个英语单词。各组被试正确回忆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试检验各组方差是否齐性。[取
]
【答案】用最大F 比率法进行齐性检验,具体步骤如下:
(1)已知:最大方差(2)计算F 值
(3)计算自由度
分子自由度:
分母自由度:
(4)查(5)结论
因此,方差齐性。
5. 如何正确选用回忆方法?
【答案】在记忆研究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回忆方法,实验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和实验设计来选择正确的回忆方法。主要的回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如下:
(1)回忆法
①系列回忆法。这种方法的主旨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法。其基本程序是:实验者根据材料特点先确定“熟练的标准”,要求被试者背诵实验材料,直到符合标准为止。为了达到所定“标准”,被试者需要一定时间或者经过多次“尝试”,实验者再根据时间或遍数确定被试者的回忆水平。
②对偶回忆法。又称成对联合法,运用这种程序可以避免刺激项目的双重作用。这种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检验法。
③自由回忆法。这种方法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体现了三个规律:能体现系列
最小方差
三组被试人数分别为 临界值表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