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某电饭锅厂拥有两家规模相似的分厂,分别位于海淀区和朝阳区,公司的管理者打算制订一套新的工作时间表。每周要求工人工作40小时,工人可以选择周末休息3天,并且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由工人自己决定。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够让管理者了解该作息制度是否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答案】该研究适合于现场实验,即准实验研究。
(1)实验设计:采用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随机分配海淀区工厂为实验组,朝阳区工厂为控制组。在施加实验处理一个月前,分别测量海淀区和朝阳区工厂的平均产量。然后海淀区工厂改变作息制度6个月,朝阳区工厂不改变作息时间。6个月后,再分别测量海淀区和朝阳区的平均产量。具体操作如下:
(2)统计处理,采用单因素共变量分析法,对被试差异及其与身心变化的交互作用实施控制,处理结果。
(3)实验效果评价。这种设计因两组被试不能随机分派,而是依原来的班级或团体划分,因此实验组、控制组两组实验被试是不相等的。这种设计模式添加了控制组,使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而且由于两组都有前测验,研究者可以了解实验处理事实前的初始状态,从而对选择因素有了初步的控制。其缺点是由于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或实验处理,实验组和控制组是不对等的,有可能降低该设计的效度,又由于两组都进行了前测验,因此结果也不能直接推广到无前测的情景中去。但在教育或生产情境中,由于不能打破班级界限,无法随机取样、随机分派或无法配对时,只能采取这种设计。
2. 思考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对于测验设计的启示。
【答案】项目反应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有四种,包括知道一正确假设,局部独立性假设,潜在特质空间维度的假设以及对项目特征曲线的假设。每个假设都对测验有实际意义。
(1)知道—正确假设。
这一假设构成了项目反应理论最基本的理论前提,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含义是:如果被测试者知道试题的正确答案,他将作出正确的反应或回答;如果被测试者答错了题或者对试题作了错误的反应,则认为他不知道这个题的正确答案。
(2)局部独立性。
这指的是被测试者对某题作出正确反应的概率与对其他题的反应无关,即只有潜在特质影响对项目作出的反应。
这个假设说明在心理与教育测验问题中,如果前一个项目的内容为后一个项目的正确反应提供了暗示或其他有效的信息,局部独立性的假设就会遭到破坏。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心理与教育测验编写时,要注意测验的项目前后之间彼此不应该有提示性,否则将影响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3)关于潜在特质空间维度的假设。
项目反应理论的主要方法就是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在测得的数据与被测试者的特质之间建立某种函数关系。也就是说被测试者的反应结果和他的几个特质之间存在可以用某种数学模型来表示的关系,这个反应结果是由几个特质决定的,那么就是几维潜在空间。通过建立起这样的函数关系,从可以达到对被测试者的心理特质进行测量和研究的目的。
目前,项目反应理论通常假设潜在特质空间是一维的,即被测试者的反应结果只取决于一种特质,这种模型上的简化是为了减轻研究的负担,减少研究过程中的误差,提高研究的信效度。
(4)对项目特征函数的图像曲线形式的假设。
项目特征曲线就是被测试者对项目作出的反应(或反应概率)与被测者的潜在特质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项目反应理论关于项目特征曲线的假设主要有三点,每一点都有一定操作性意义和价值。
①曲线的下端渐近线。下端渐近线是项目特征曲线的下限,它代表了某项目能够凭猜测作出正确反应的概率。它的取值代表了被试由于种种原因在测验中产生的误差。
②曲线的上端渐近线。上端渐近线是项目特征曲线的最上限,它代表了是指当被试在某项目上所测量的特质值足够大时,被试的正确反应率趋势。它的取值代表了一种理想假设性的取值,可以代表测验项目的最好成绩。
③曲线的升降线。项目反应理论假定曲线严格单调上升。即仅存在一个曲变点,又称拐点。这拐点所在位置的曲线形状可以代表出测验本身的难度以及区分度。
总之,相对于经典测验理论来说,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更完善更经得起推敲的测验理论。它的各个假设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和逻辑推论,并且对心理与教育测验的设计、实施以及结果分析都有着更加有实际意义启示和帮助。
3. 如何设计、实施内容分析法?
【答案】内容分析是对各种材料、记录的内容、形式、心理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行客观、系统和数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的设计与实施步骤有:
(1)确定研究目的
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需要研究者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任务对研究目的加以确定。内容分析可用于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和意向分析等多种研究目的。
(2)选择分析单位
在内容分析研究中,分析单位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最基本单位。确定分析单位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它们所含特征的分析来描述由其组成的较大群体或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
(3)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
确定了分析单位以后,就需要考虑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评判分析。分析的维度又称为分析的类别,是根据研究的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方面或角度。
(4)抽取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的抽取包括两个方面:明确界定总体;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抽样通常涉及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和分析单位取样。
(5)评判记录
评判应严格按照分析维度、类别统一进行,并以其操作定义为标准。评判结果的记录最好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评判记录表,以使评判记录方便、明了、易于统计分析。
4. 结合研究实例,谈谈对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教育性原则的认识。
【答案】(1)心理与教育研究的教育性原则是指,心理与教育研究可能对研究对象,尤其是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要求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要符合被试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试的健康发展。
(2)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设计过研究儿道德判断的实验。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的方法,研究儿童在面临一定的道德情境时,如何对行为责任进行判断。他本来的目的是去研究不同年龄的儿童会从哪个角度去看待故事里行为者的行为,并做出怎样的判断。同时,皮亚杰的实验不仅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研究,并且实验本身具有教育意义,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促进作用。
而社会心理学中著名的“模拟监狱实验”则相反,不但忽视了伦理性原则,同时也没有注意对大学生的教育性原则。实验过程中对被试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且在实验被迫停止后,很多回到正常生活中的学生花费了较长时间去平复实验带来的心理冲击。
所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教育性原则是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之一。它可以保护研究被试的身心健康,使实验变得积极有益。这是心理与教育研究者在设计和实施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重要原则。
5.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哪些?
【答案】(1)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活动或行为表现,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分为许多类型,比如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等。观察法能获得大量生动直观的资料,比较真实可靠,研究结果也可直接应用于实际,外部效度较高。但观察法易受无关变量影响,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