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保障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保障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保障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9
2017年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保障学(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5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
【答案】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己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是否充分得到了发挥或是否全部表现为正面效能,通常不是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社会保障的多重功能主要表现在:
(1)稳定功能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动力机制与稳定机制,市场机制即是现代各国经济发展的首选动力机制,而社会保障则充当着首选的稳定机制。社会保障能够防范与消化社会成员因生存危机而可能出现的对社会、对政府的反叛心理与反叛行为,能够保障社会成员在特定事件的影响下仍然可以安居乐业,从而有效地缓和乃至消除引起社会震荡与失控的潜在风险,进而维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正常、健康的社会发展。即社会保障是通过预先防范和即时化解风险来发挥其稳定功能的,它在许多国家均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
(2)调节功能
①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
②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它体现在如下多个层次上:
a. 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b. 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直接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c. 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还直接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甚至被称为国家的福利投资; d. 社会保障事实上还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
③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3)促进发展功能
①在社会发展领域:
a. 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生活实现良胜循环。
b. 能够促进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c. 能够促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加努力地为社会工作;
d. 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如社会保障对象通常不分性别的做法就极大地促进了男女平等。
e. 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②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透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着某些产业的发展。
③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保障与劳动力市场的维系,又促进着劳动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社会保障对市场经济并非只有单纯的维系、润滑作用,而是有着促进作用。
(4)互助功能
社会保障其实是一种风险分散或责任共担机制,风险分散与责任共担本身即是以互助为基石并在互助中使风险得到化解的; 同时,构成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从实质上体现出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助中的他助与自助:资金的互助、物的互助和劳务服务的互助,表明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一种社会稳定机制,而且也是一种社会互助机制。
(5)其他功能
社会保障事实上还有着诸如防控风险等其他功能。在西方国家,有的经济学者还认为社会保障有资本积累功能,并把它作为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指出的是,在肯定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的同时,也要警惕将社会保障功能泛化。因此,在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中,应当警惕泛政治化、泛经济化、泛社会化现象。
2. 为什么说社会救助是最基础的社会保障防线?
【答案】在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虽然只覆盖贫困人口与不幸者,保障待遇也较其他社会保障系统低,但却是最基本的和小可或缺的,是最基础的社会保障防线。社会救助的这种基础性地位,可以从社会救助的特点分析:
(1)最低保障性
只有社会救助面对的是陷人生存困境并迫切需要国家或社会援助的社会成员,其救助(待遇)水平通常以维持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为标准,从而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待遇最低的制度安排。这一特征使社会救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或社会稳定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最低保障制度。而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与军人社会保障等均是水平较高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们解决的不仅是社会成员的生存问题,而且也包括了保障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质量乃至个人发展问题。
(2)全民性特征
虽然设定了申请者申请救助的门槛,但任何人只要达到了这一门槛均有权申请社会救助。同时,对于某些特定事件中的不幸者亦提供救助,而任何人均有可能遭遇自然灾害并成为灾害救助的对象。因此,与社会保险面向劳动者且主要是工薪劳动者、社会福利按照其不同的项目面向特定的群体、军人保障面向军人等相比较,社会救助显然保障范围更加宽泛。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并非只是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机制,而是整个社会即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保障机制。
(3)按需分配
①社会救助虽然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它以确定的贫困线或救助起点为依据,只有生活陷入困境或者遇到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才有资格申请社会救助,并通过这一途径获得国家或社会的援助。
②国家或社会提供的社会救助包括现金援助、实物援助、服务援助等,一般根据不同社会救助对象的具体需要来提供。因此,社会救助具有在确定的标准范围内向救助对象按需分配的特征,从而是对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形式的重要补充,是典型的收入再分配手段,这种再分配对于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推进社会公平,显然是必不可少的。
(4)权利义务单向性社会救助体现了权利义务单向性的特征,即对受益者而言,其享受的是单纯的法定权利; 而提供社会救助则成了国家与社会的职责和法定义务,当需要社会救助而不能提供或提供救助不足或者不及时,便可以视为政府与社会的失职或未尽到应尽的义务,这种不作为或者不及时作为可能使救助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社会保险等却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但又并非是权利与义务对等。
上述特征是社会救助系统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障系统的基本标志,也是社会救助始终在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特殊地位,是最基础的社会保障防线的原因。
3. 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军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包括:
(1)军人保险
军人保险是指通过国家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疾病、年老等风险,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以及因军人职业连带风险影响军人家庭生活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障方式。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保险具有分担风险、经济补偿、权益保障、促进稳定和公平分配的作用。我国的军人保险体系包括:
①军人伤亡保险。是军队依法设立军人伤亡保险基金,对因战、因公死亡或者致残的现役军人,以及因病致残的义务兵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军人保险制度。
②军人退役医疗保险。是国家依法设立军人退役保险基金,为军人建立个人账户,对军人退出现役后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补助的军人保险制度。
③军人退役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军队依法设立专项基金,使军人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从政府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以及在军人退役到地方后,能够享有国家规定的养老保险待遇的军人保险制度,是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
④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建立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和养老制度、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并给予个人账户补贴的军人保险制度。
(2)军人福利
军人福利是国家、社会组织与军队为提高军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水平而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和福利设施。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福利工作和军队福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军人福利待遇关系到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对于减轻军人的生活负担,激励官兵安心从事部队工作,加强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军人福利体系包括:
①社会补贴。该项福利主要包括国家和各省、市级地方政府对军粮供应、军服生产等的财政补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