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前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我国已构建了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低收人住房困难家庭,主要通过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实施住房保障:对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人家庭,主要通过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住房保障; 对既不符合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的“夹心层”(如新入职的大学毕业生等),通过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满足其住房需求; 对于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中等收入家庭,通过限价商品房制度并辅之以住房公积金制度满足其住房需求。目前,我国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下:
(1)住房公积金制度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蓄,它是一种互助性、保障性的住房资金,能够有效支持中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解决。件房公积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职工个人每月按规定从工资中扣除缴存的部分; 二是职工所在单位每月按规定为职工个人缴存的部分。
(2)廉租住房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同一层次,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最基本制度。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对象一般为最低收入家庭,各地在起步阶段,普遍将住房保障对象界定为城镇低保家庭。目前廉租住房制度主要采取以下四种实施方式:
①实物配租
即政府为低收入户和住房困难户直接提供低租金的普通住房。
②租金补贴
即政府向住房困难户和低收入者按规定的标准发放租金补贴,由受补贴者自己到市场上去租房。
③租金减免
即对租住在现有公房内的“双困”家庭(低收入和住房困难户)实行租金减免。
④房屋置换
即廉租住房管理部门用新建的廉租住房与符合条件的“双困户”住的旧公房进行置换,将新建的廉租住房配租给“双困户”,以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
(3)经济适用房制度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在住房从实物分配向市场化的转变中,政府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种住房保障制度。经济适用住房是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覆盖对象主要是具有
一定支付能力的低收人家庭。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实施中,各地因地制宜,创造出了多种实施方案:
①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实施
②在政府统筹规划下,由开发企业建设和销售
地方建设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资质好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经济适用住房的规划、建设和销售。
③由企业和特定组织建设与销售
也就是将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引入企事业单位来集资建房、合作建房,以及进行城市的棚户区改造等,以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形式,解决住房问题。
(4)公共租赁住房制度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是政府通过新建、改建、收购、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归集房源,并限定套型面积和租金标准,专门用于解决既不具备租住廉租住房条件,又买不起产权式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夹心层”群体居住问题的一种过渡性住房制度。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的新模式,也是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的重要体现。公共租赁住房供应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有条件的地区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但己享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家庭,不得承租公共租赁住房。
(5)限价商品住房制度
限价商品住房制度是在政府提供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或货币补贴的前提下,为满足当地中低收人家庭住房需求而建立的一种住房保障制度。限价商品住房的供应对象一般不能享受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的保障待遇。限价商品住房又称为“两限两竞房”,所谓的“两限两竞”即“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竞房价,,,政府实施土地供应时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开发建设行为,以降低房价,推动解决中等收入居民的住房困难。
2. 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营运实行监管的必要性。
【答案】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营运实行监管的必要性如下:
总的说来,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是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如果社会保障基金缺乏监管,那么再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难以维持。具体看来:
确保基金安全,避免和减少基金损失,是切实保障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需要。
(2)为了保障这项巨额资金的正确运用,防止管理人员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必须予以经常、有效地监督制约,形成相应的权力制衡机制。
(3)社会保障基金是退休人员、失业人员、职工患病、职工因工负伤的活命钱、治病钱,管好用好这笔基金,确保社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才能安定人心、稳定社会。
(4)社会保障基金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社会保障基金是如此重要,而在投资管理中又面临着许多风险,因而必须加强监管,以控制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投资风险、
代理风险、制度风险。
(5)基金监管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为了消除或降低这些不安全因素,最大限度地保障基金的安全。具体来说,基金监管要达到维持劳动者合法权益、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目标。
3. 近年来我国针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有哪些新进展?
【答案】近年来我国针对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新进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养老保险方面
①改革传统的现收现付制为部分基金积累制,建立新的资金运行方式。
②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
③扩大养老保险金的来源,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金费用的办法。 ④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对农民、城镇居民实行养老保险制度。
⑤建立养老基金增值的机制。
⑥建立退休金与社会经济发展挂钩和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机制。
⑦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过渡。
(2)在失业保险方面1999年1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这一条例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逐步走向完善。《失业保险条例》有以下几方面的突破和变化:
①改称“待业保险”为“失业保险”,与国际接轨。
②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城镇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全部被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③职工享受失业保险,个人必须履行缴费的义务,失业保险基金由国家、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④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改变,由原来的七种人扩大到凡非自愿失业、办理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失业人员都可以申请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⑤调整了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和计发办法。
⑥对失业保险制度与社会救济制度的衔接作出规定,使社会保障进一步体系化。
⑦对违反失业保险条例规定的一系列行为,制定了惩罚条款。
⑧失业保险基金开支中增加了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项目,发挥了促进就业的整体功能。
(3)在医疗保险方面
①在公费医疗制度中开始实行个人适当负担部分医疗费的办法,以增强个人的费用意识。全国大多数省开始对公费医疗经费实行由定点医院管理,超支由医院、个人、用人单位按比例分担的管理办法,从供需双方人手加强管理。
②针对企业自我保障、风险难以共济的问题,许多地方的劳保医疗在原有经费提取、管理、使用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了大病医疗费统筹和离退休职工医疗费统筹。企业按在职职工人数和退休职工人数分别向统筹部门缴纳一定数量的费用,形成统筹基金,专款专用。
③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家批准在深圳、海南进行社会保障综合改革试点,试行统一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