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一产业
【答案】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各国的范围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中国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规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答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以地球表层一定地域为基础的人地关系系统,是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态结构。人地系统是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子系统交错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机制。在这个巨系统中,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结合,就形成了人地系统发展变化的机制。
3. 人地相关论
【答案】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4. 迁移农业
【答案】迁移农业是指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力一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现在只在热带地区还保留这种农业类型,其主要地区包括:
(1)南美洲的亚马孙地区
(2)非洲中部的刚果地区
(3)亚洲的新几内亚岛、东南亚一些雨林地区。
5. 人地关系或然论
【答案】人地关系或然论是法国的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提出了一种人地关系论,也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该观点不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他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二、简答题
6.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的增长?
【答案】(1)自然生理因素
自然生理因素是指人口的出生和死亡,这是引起人口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动,主要取决于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之差,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2)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①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也影响人口的增长变动。适宜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环境,会加速人口的增长; 反之,会影响人日的生存状况甚至使人们患有各种疾病,导致增长率下降。
②自然灾害也会造成人口死亡率上升和人口数量减少。
(3)社会生产力水平
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人口的数量变动有直接影响。
①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抵御自然的能力弱,因而自然增长率极低; ②人类从事农、牧业生产后,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口的死亡率较前一时期明显下降,从而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③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为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医疗卫生条件,出现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促使人口迅速增加。
(4)政治状况
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局状况是否稳定,有无战争等。政局稳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安定,人口增长相对快些。相反,就会影响人口增长。
(5)医疗卫生条件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之一。
①古代社会医疗技术水平低,呈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的特点。
②近代以来,医疗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发病率已下降到最低限度,人口死亡率下降,增长率上升。
(6)婚姻生育观念
人的婚姻生育观念属思想意识范畴,但却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动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7)人口政策
国家采取的鼓励或限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可以直接影响人口的增长变动。
7. 规定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有哪几项? 相应的持续发展的目标有哪几项?
【答案】(1)持续发展的概念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2)持续发展所应达到标准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代际公平性; 二是指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也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各代人都有同样选择的机会空间。
②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因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③和谐性原则
和谐性原则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如果我们能真诚地按和谐性原则行事,那么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④需求性原则
人类需求是由社会和文化条件所确定的,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结果。与人的价值观和动机有关。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⑤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不仅是根据其经济生产率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是人类整发展的综合和总体的高效。
⑥阶跃性原则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本身隐含着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
8.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
【答案】(1)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①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②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的世界体系。 ③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
(2)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