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聚落
【答案】聚落是指人类聚居和生活在一起的文化地理现象。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它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2. 种植园农业
【答案】种植园农业是指热带地区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的密集型商品农业,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种植园农业一般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以及广东等地区。
3. 施吕特尔
【答案】德国地理学家,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景观学说的提出者之一,认为文化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主题,论述了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区别,并最早把人类创造景观的活动提到方法论原理上来。著有《人类地理学的目的》、《早期中欧聚落区域》等。在研究方法上,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景观。先区别出原始景观一一在经过人类活动重大改变以前存在的景观,然后探索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即人类文化所创造的景观的变化过程。施氏在使地理学走向科学化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4. 人本主义地理学
人本主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主要观点有:①在历史地理学领域,认为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理解一个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机。②在文化地理学领域,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 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答案】
5. 实证主义方法论
【答案】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二、简答题
6. 试述人口自然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内容。
【答案】(1)人口自然结构的主要类型:
一般所说的人口的自然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
(2)人口自然结构的内容:
①人口性别结构的内容
a.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男女人口组成的性别结构是人口基本结构之一。
b. 人口性别结构对人口自身的增长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因为人类是依靠两性的结合繁衍后代的,所以两性比例是否平衡,直接影响结婚率和妇女生育率,并进而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的速度。
②人口年龄结构的内容
a.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间、一定地区、各个年龄组人口在其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通常用各个年龄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表示。
b.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自然结构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结构因素,一定地域人口年龄的形成是人口出生、人口死亡和人口迁移等动态过程,也可以预测未来人口出生、人口死亡及人口迁移的趋势。
7. 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及内容
【答案】(1)经验主义方法论
经验主义方法论以归纳法为基础,其思想路线是:实践~观察~梳理~判断~结论。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价,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2)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3)人本主义方法论
强调以人为本,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世界上。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
(4)结构主义方法论(系统的方法)
系统方法,是将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任何一个系统由四个要素组成:元素、结构、功能、环境。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概念相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8. 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
(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
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或独立的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
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高的主体民族。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9. 简述城市结构三种基本模型的形成机制。
【答案】(1)城市结构三种基本模型: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型、多核模型
(2)城市结构三种基本模型的形成机制
①同心圆模型的形成机制
同心圆模型又称为伯吉斯模式,是第一个模式解释社会阶层于城市内的分布。此模式于1924年由社会学家欧尼斯特. 伯吉斯基于芝加哥的情况而创建。同心圆模式描绘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形式为五个同心环状地带,核心为中心商务区,其余土地利用从商业中心区由内向外扩张。
伯吉斯假设有规律一致的地势,没有任何地区因为地势上的差异而较有吸引力。在均质的地面上,所有方向的运输同样容易,因此形成圈环状的城市扩展。市中心的竞争最剧烈,是最高地价所在,地价由市中心向外下降,由于不同土地用途有不同的付租能力,因而形成圈环结构。
②扇形模型的形成机制
扇形模型是美国的土地经济学家霍伊特,对36个美国城市住房租金进行研究后,于1939年提出的。他认为美国城市中住房租金是呈扇形或楔形分布的。形成扇形的原因:
①高租金住宅区从市中心商业区开始,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另一远处高租金住宅区延伸,最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