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643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系统

【答案】城市系统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成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在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信息流的交换。城市系统内,大小城市之间还有等级从属及职能联系的关系,它们是人、中、小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

2. 第三产业

【答案】第三产业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它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进行。

3. 政治地理单元

【答案】政治地理单元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 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市等)。

4. 绝对成本学说

【答案】绝对成本学说是依照绝对成本进行分工的学说,绝对成本学说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①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5. 索尔(苏尔)

【答案】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主要研究沙漠地区、热带地区的景观,以及印第安人的人文地理和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农业地理。创立美国人文地理学的景观学派。主张通过实际观察地面来研究地理特征,重视不同文化对景观的影响,认为解释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著有《景观的形态》。

二、简答题

6. 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答案】(1)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2)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①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基础

跨国公司是现代企业的主力军,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与国的经济竞争,正在通过跨国公司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许多跨国公司把本国的跨国公司变为世界范围的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②跨国公司进行的国际性投资,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利条件

国际性投资是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加快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国际性投资的主要载体。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向国外开展大规模、系统化投资,在国外设立投资性控股公司,统一管理投资企业。

③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兼并和收购,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效手段

为了在全球市场谋求发展壮大,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有效的获得别国有形和无形资产及竞争战略优势。通过兼并、收购,使被兼并、收购的企业的法人地位、治理结构、文化理念和管理机制、业务方向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④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贸易,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动力。目前,跨国公司己成为国际贸易的主体。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贸易,不仅使货物和资源跨国界流动日益增强,而且也使不同国家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经济资源如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通过国际贸易超越国界被重新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广。

7. 什么是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划有哪些分类。

【答案】(1)主体功能区划的概念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而将国土空间进行的区划。

(2)主体功能区划的分类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①优化开发区域

优化开发区域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②重点开发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③限制开发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④禁止开发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8. 简述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答案】(1)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

①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

各民族国家面临一个全盘西化、失去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危机,许多民族国家通过文化本土化的思潮寻求自我文化认同,这些文化本土化运动包含着希望摆脱强势的文化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儿带来的认同危机,以重新确立民族的精神支柱,这种民族文化认同的走向是内趋的。

②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

在各自的文化母体中寻求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文化资源,以构建一种超越西方工商文明的新型文化。

③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

文化本土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手段,而且是以经济竞争完成文化竞争的双赢途径。 (2)文化本土化的局限性

①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只强调和维护本土文化,结果小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漠视与侵略,而这一切反过来不仅构成了对本土化的威胁,且构成了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本土化主要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而民族国家导致极权主义、世界处于风险状态、贫富分化的两极世界,对和谐生活构成了威胁。

②本土化运动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本土化运动有可能以拒斥西方文化殖民和现代化弊端为由,进而否定现代化文明,走向文化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最后拒绝参入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趋势。

9. 简述传统农业类型。

【答案】(1)传统农业的概念

传统农业是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业主要分为牧场农业、雨养农业及灌溉农业。

(2)传统农业类型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

①旱作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