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救助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社会救助的实际内容可分为生活救助、灾害救助、失业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法律援助、农村扶贫开发等。
(1)生活救助
是指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或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决保障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而不是改善其生活。
(2)灾害救助
是指当社会成员遭受自然灾害袭击而造成生活困难时,由国家和社会紧急提供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目的在于帮助社会成员度过灾害发生带来的生活困境。灾害救助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以及以工代贩等。
(3)失业救助
是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安排,其救助对象是因失业救济金低下无法维持基本生活或失业保险期满仍未找到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者。特点是不受时间限制,在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之前可以长期享受。
(4)住房救助
是指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住房租金补贴或以低廉租金配租住房的一种社会救助。其实质就是由政府承担住房市场费用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差额,解决部分居民因住房支付能力不足而居无定所的间题。中国的廉租房政策实际上也是一种住房救助政策。
(5)医疗救助
是指对贫困人口中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治疗的人实施专项帮助和支持的一种社会救助。其特点是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广泛参与,通过医疗机构实施,旨在恢复受助对象的健康。
(6)教育救助
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而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子女提供物质援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其特点是通过减免学杂费用、资助学杂费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完成相关阶段的学业,以提高其文化技育旨。
(7)法律援助
是指国家在司法制度运行中对因贫困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难以通过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的社会成员,通过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等实现其司法权益的一项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项目不同的是,法律援助是以司法救济的形式出现的,其直接目的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与正义。法律援助的主要内容包括诉讼费减免、免费提供律师、公证和法律咨询服务等。
(8)扶贫开发
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包括政策、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劳务、就业等力一面的外部投入,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优化,在此基础上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的良性增长,进而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促使贫困人口逐渐摆脱贫困的政策体系。它虽然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主要是面向区域而不是直接面向贫困家庭与个人,但追求的目的仍然是社会救助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同样需要运用政府的公共权力与公共资源,从而仍然可以纳入到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来。
2.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基础和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案】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1)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必须大力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主要有:
①政府明晰责任,在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②完善的立法,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政府任由其发展,政府必须推动立法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
③社会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非营利组织也就发展的比较好。
(2)比照企业和政府两类不同的社会组织可以从投入、产出、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概括出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的主要社会功能。
①动员社会资源
相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非营利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动员社会资源。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从而动员社会的慈善捐赠资源; 另一方面,发动来自社会各个力面的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或互助共益活动中,从而动员社会的志愿服务资源。
②提供公益服务
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体现了非营利组织公共性的本质,是其立足于社会、置身于公共空间并取得社会公信力的基石。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主要有三:
a. 非营利组织将其动员的社会资源,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b. 非营利组织应对各种社会问题,通过提供服务拓展公共空间,维护并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c. 非营利组织通过接受政府委托或参与政府采购,加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的空间并提高其效率,同时形成与政府公共服务之间助力互补、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③社会协调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协调与社会治理方面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a. 作为公民自发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表达民意、传达民情、实现民权、维护民生的最为直接的一种制度安排;
b. 非营利组织以志愿参与、利他互助、慈善公益等理念实现人际沟通,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
c. 非营利组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能帮助其成员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或更广泛的公益价值。非政府组织所关注的公益事业往往带有社会或人类普世的价值观意义。
④政策倡导与影响
非营利组织在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倡导方面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作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主体,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 作为特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非营利组织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努力在立法和公共政策过程中谋求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正;
c. 非营利组织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倡导和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一些非营利组织还以公众参与的形式直接介入政策实施过程,成为政策的监督者甚至执行者,积极影响公共政策效果。
3.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案】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或国家养老金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补充性养老金制度。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具有以下六个特点:
(1)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信托型
当前国际上企业年金基金的治理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四类模式各有优缺点,而信托型是当前国际上的主流模式。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参照国际主流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基础上构建的。我国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分为两类:法人受托机构和企业年金理事会,法人受托机构是依据我国法律建立的法人机构,而企业年金理事会是由企业代表、职工代表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依托本企业年金计划存在的自然人的集合。法人受托模式吸收了公司型或基金会型的优点,而年金理事会模式吸收了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势。因此,当前我国的信托型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模式是在吸收国际上信托型、公司型、基金会型和契约型的优点,避免各自缺陷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治理模式。
(2)企业年金财务机制:完全基金积累制
完全基金积累制养老金制度既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强,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逐渐显现出入不敷出,财政不堪重负的弊端,从而宣告现收现付制的失效。因此,实行以基金积累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年金制度自然地成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性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标志。企业年金制度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在明确职工年金缴费的产权、提供工作和投资激励的同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一时期,养老金制度的功能也从以社会政策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政策为主。
(3)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个人账户制
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方式包括公共账户制和个人账户制,公共账户制只能与待遇确定型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