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社会保障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吗?

【答案】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历来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能否得到也一直是学者想证明的,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的观点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可以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能整合。

(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①效率是基础,只有效率的不断提高,才有公平的质的增进,损害效率终将损害公平。

②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有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只要是公平的,即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结果的公平的统一,就会导致效率的提高。

因此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都是同等重要的,是无法分割、相辅相成的。公平和效率都应服从和服务十社会保障这一目标。公平与效率是贯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始终的两大基本原则。所以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是能够在社会保障制度选择中得到整合的。

(2)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和效率方面的不足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实际操作过程困难很多。因此,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不公平和低效率并存的问题还较为明显。

①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

a. 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小,覆盖面狭窄;

b. 在己享受社会保障的人群中,由于保障基金来源不一,其享受的待遇还存在很大差异; c. 我国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外,其他保险项目还在试点阶段,没有实行真正的社会统筹,同时,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进展也很慢,导致统筹层次低,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低,保障功能弱。

②效率低的主要表现是

a. 缴费水平、待遇标准和范围差异大;

b. 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影响社会效率的提高;

c. 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营中未引入市场机制,政事不分,监督不力,存在着挪用、挤占甚至浪费现象,未起到“自动稳定器”作用,制约其提升社会效率作用的发挥。

(3)建构既是社会公平又有经济效率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方向、基本思路、主要原则及主要对策

①主要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主要以“国家社会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要尽快向以“国民保障”为特征的制度模式转变,进而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实

现更高水准的公平与效率。

②基本思路

a. 社会保障在其“基本点”上从“强调国家责任”转向“强调国民权利,国家有义务承担”; b. 在其“保障动因”上,从“缓解阶层矛盾”转向“促进社会发展”;

c. 在其“保障需要”上,从“个人需要”转向“社会需要气

d. 在其“保障范围”上,从“局限于特定社会人群”转向“全体社会成员,’:

e. 在其“保障制度”上,从“零星的、分散的”转向“系统的、完整的气

f. 在其保障作用上,从“残缺性”转向“制度性”。

③主要原则

a. 适度原则一一社会保障需要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

b. 刚性原则一一社会保障一旦形成,其项目、标准、水平具有可增不可成、可升不可降的刚性特征;

c. 其推行具有强制性,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应服从其制度安排。

④主要对策

a. 转变传统的单位福利主义观念和体制,剥离单位的社会保障功能,强化个人自我保障意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由国家、单位、个人共担风险的社会保障机制;

b. 建立中央政府宏观统一指导和控制,地方政府为直接责任主体,各部门分工协作,运作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使社会保障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协调配套,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和稳定发展;

c.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补充性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等措施,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提高覆盖面;

d. 建立收、支、管、投四个环节相分离的管理和运营机制,向市场化、技术化和经营化方向迈进,更好地增进社会效率;

e. 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着力于建设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向规范、有序和健康的方向不断迈进。

2. 简述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

【答案】社区的社会保障功能主要体现在:

(1)补充国家和单位福利的不足,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区服务充分体现出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方针,具有投资少、覆盖面大、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优点,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保障完全由国家包办的体制。

(2)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根据社区服务的性质、目的和内容,社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互助互济,协调人际关系,转化消极因素,缓解社会矛盾,起到稳定社会,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的作用。

(3)增进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家庭为单位,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

康教育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就近、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卫生服务。

(4)完善社会救助,扶贫解困,分担国家的负担,保证社会稳定。社区服务推动了社区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借助社区便利构建了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四位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使社区特殊困难家庭基本无后顾之忧; 培育了新的就业增长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培训. 社区内再就业和新的就业岗位逐年增力口。

总之,社区中的社区服务在社会保障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新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形式正在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优势。

3. 比较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异同。

【答案】(1)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相同点

①被保险者不缴费

下伤保险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个人不缴费原则,工伤保险待遇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修复与再生产投入”性质,属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特殊组成部分,所以工伤保险的保险费只能有企业或雇主单方承担; 军人抚恤的所需经费则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级负担,军人也不需要缴费。

②保障目的相似

工伤保险的目标是维护劳动者最基本权益的重要手段,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而军人抚恤也为维护军人的基本利益,免除其后顾之忧的作用。

(2)军人抚恤与工伤保险的不同点

①保障对象不同工伤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而军人抚恤的保障对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服役或退役的残疾人以及复员军人等是军人抚恤的对象,其具有保障对象特殊的特点。

②保障待遇水平不同

因为军人肩负的特殊使命,因此较之于普通国民的工伤保险制度,它的保障待遇要优厚一些,且又根据军人平时的贡献及遭遇事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待。

③保障目标也有差异

工伤保险的最终目标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军人抚恤的目标则包含这稳定军心、巩固国防和稳定社会的双重目标。

④管理体制不同

工伤保险的管理部门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而军人抚恤的主管机关是各级政府中的民政部门。 ⑤经费来源不同

工伤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雇主缴费,而军人抚恤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拨款。

4. 简述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是如何区分“经济福利”与“社会福利”的?

【答案】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是这样区分“经济福利”与“社会福利”的: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学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一个人的福利在于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