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678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社会化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1)家庭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人一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

①家庭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个人早期的社会化内容,如基本的行为规范、基本的是非和善恶标准以及友爱、尊敬等基本的情感体验,都是在家庭早期社会化中完成或确立的。

②家庭对于个人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的重要影响甚至延续一生。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早期社会化中家庭环境因素对个人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2)学校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社会化环境是学校。

①学校是现代社会个人通往社会的必由之路。学校通过引导学生服从教育制度的安排,传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目标、价值标准和人类知识遗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推动学生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儿童及青少年在学校不仅要接受与他人相比较的系统评价,努力培养自己与他人交往的合作性和独立性,而且要学会服从非个人的规则和权威,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的人际关系。

(3)朋辈群体朋辈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

①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来说,那些在家庭背景、思想观念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的同龄人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

②由于同辈群体可以以一种独立的姿态,在平等的基础上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或中断某种人际关系,这种活动可以使儿童大大提高自身的独立意识,学会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增加人际交往和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同样,青少年同辈群体在帮助年轻人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方面也十分重要。

(4)工作组织工作组织是成人继续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①个人不仅要在工作组织的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等,还要在工作组织中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确立个人的能力、品格、气质、性格等。

②工作组织还给人们提供了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5)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是指包括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互联网等在内的,对广大人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传播方式和媒介手段。大众传媒通过其本身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对广大受众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并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相当的暗示作用。

2. 社会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案】社会的构成要素有:

(1)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

①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人是社会生物体,意味着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属性,即生物性,首先表现为人是一个生物体,是有生命的动物,还表现在人的本能,即用来满足生物体的内在需要的能力。

②人的社会性是指个体接受群体和社会的文化而表现为群体和社会成员的特征,是他遵照社会规范参与群体和社会生活的特性。

③人是社会行动者社会行动者也称行动者,它是指从事社会行动的人,即享有以文化和价值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人。人作为社会行动者是人的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可以主动地采取自己认为合适的行为的特征,即人是从事社会实践的主体; 人的客体性是指每一个人都是他人行为的对象,他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对方的行为并做出反应。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元素。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指个别人之间的关系,而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社会学中,一般从两个角度来认识社会关系:角色纽带的性质和角色之间结合的性质:

a. 从纽带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类;

b. 从社会关系的性质角度,可以分为结合关系、分离关系和混合关系三类。

(3)社会行动社会是一个行动的体系。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行动并不是杂乱的和无规律的,社会关系及反映这种关系的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动提供了方向,扮演特定角色的人则以自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而采取行动。

3. 冲突的基本含义和类型划分是什么? 冲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哪几个方面?

【答案】(1)冲突的基本含义

①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冲突可能发生于小同层次和多种领域,从冲突的性质卜划分有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等,民族冲突和国家冲突是综合性的冲突。

②冲突是一种反对或对立关系,它以共同珍视的目标物的稀缺为基础,最明显的特征是其破坏性,即通常造成财富的毁灭和生命的丧失,体现了其非理性特征。

(2)冲突的种类及类型

①种类

a. 从规模上划分,包括个人之间的冲突和群体间的冲突:

b. 从性质上划分,包括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和宗教冲突。

c. 从阶级性质上划分,有阶级冲突和非阶级冲突。

②类型

a. 口角,经常发生的最轻微的一种冲突方式。通常只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或因利益受到侵犯,或因意见分歧,或因争夺一个共同的东西,由此引起的冲突首先表现为口角。

b. 拳斗,继口角之后发生的较为严重的一种冲突形式。特点是诉诸武力,不但要在精神上侮辱对方,而且要在肉体上伤害对方。

c. 械斗,手持器械进行搏斗,其特点是没有预谋,没有计划,所用器械一般是随手抄来,并非早有预谋,在械斗中支配人的行为的仍然是感情的冲动,而非理性。

d. 仇斗,发生在部落、家族、种族之间的一种暴力冲突。仇斗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的。

e. 战争,冲突的最高形式。其爆发是有深刻的经济、政治根源。战争总是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的,而且战争的组织和计划性比任何其他社会行为都强,因而,破坏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甚至把全世界都卷进去。

(4)冲突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①冲突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革命就是通过阶级间的冲突的最高形式(战争)解决问题的; ②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可以增强群体内部团结,各种群体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冲突使不同的群体成员之间有时是敌对者,有时是同盟者,互相制约,增强社会总体的整合性;

③文化冲突可以引起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文化与落后的文化接触以后,必然引起文化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新文化(包括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行为规范和新的生活方式)被人们接受,社会前进一步;

④思想冲突、公开的辩论,可以促进学术思想的繁荣发展。

4. 简述社会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

【答案】(1)社会组织的定义: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 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从20世纪中叶开始,正式组织,特别是企业组织,日益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①非层级化与组织规模的小型化韦伯的科层制模型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非层级化,指的是结构金字塔中塔尖和塔底之间的地位差距和等级观念弱化,组织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增加,同一层级不同职位的职工之间的横向交流增多,个人的自主性和工作小组的自主性不断扩大。这种非层级化的趋势是与组织规模的扩张以及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变得不确定有关。非层级化和多部门结构就成为了组织结构的发展新方向。对大的公司来说,发展其内部的中小型企业,即把大公司分成几个小的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单位,也成为了一种发展的趋势。这称为小型化组织或组织小型化。

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组织结构扁平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现代信息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