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1社会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距离
【答案】“角色距离”概念是符号互动论者、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最旱提出的。角色距离是指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一个人扮演社会角色,既然角色不完全就是他本人,一个人的水平、素质、品格和能力与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要求之间总会有差异,所以角色距离是普遍存在的。
2. 贫困文化理论
【答案】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3. 从众与模仿
【答案】(1)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是一种合乎群众的利群行为,主要是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行为模式;
(2)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思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
4. 失范(anomie )
【答案】默顿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迪尔凯姆认为凡是存在着不明确的、彼此冲突和分散的规范的地方,个人与他人就不存在有道德意义的关系,或者没有规定获得快乐的界限,这就是社会失范。
5.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
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二、简答题
6. 简述文化的基本功能。
【答案】(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文化的功能:人类是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来的,文化在它所含盖的范围内、在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①文化的整合功能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境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自己的行动。
②文化的导向功能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在群体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可能会采取多种行为,或者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什么是合适的行为和行为方式,这必须通过共享文化来做出判断。③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共同生活中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而且只要这种文化仍然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
④文化的传续功能在仟何社会中文化都有传续功能,其机制是文化占有者通过社会化等方式“迫使”下一代或后来者认同本群体、本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后者在接受这种文化的同时也就接受了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知识”。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在不同的国家、民族或群体之间,文化所表现的区别要比人类的皮肤颜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现象所表现的区别深刻得多。地域、疆界只能划出两个国家、民族形式上的区别,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其内在本质上的区别。
7. 简述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的社会变迁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案】帕森斯把变迁分为社会系统本身的变迁和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变迁。在结构功能理论的框架下,他认为,系统内部的紧张、偏差行为和社会控制构成系统的变迁,系统变迁的方向是“适应性”的增强,即社会系统克服阻力而达到目标的能力的增强。帕森斯用进化来解释社会变迁,因此他的这种理论又被称为新社会进化论。
(1)帕森斯用其系统理论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他提出社会进化的四个特征(或机制):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和价值普遍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的进化由分化开始,即社会由单一结构、功能多样的单位分解为结构复杂、功能专一的单位。这种分化会提高社会的适应力,因为分化导致了社会单位的资源增加。分化和适应力提高带来系统的新的整合问题,而对新单位的包容是达
到整合的途径。如果一个社会能包容新的单位与结构,它的基础将会更稳定、效率也会提高。同时,价值普遍化即对新单位的承认或给予合法化,有利于消除系统内部结构之间的冲突。
(2)帕森斯还将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五种形态:原始社会、古代社会、中古帝国社会、“温床”社会和现代社会,并指出了各种社会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社会进化的现代阶段是社会进化的最后阶段,此后人类社会不会再有新的阶段,而只是现代社会在地理上的扩张,并形成一个“现代的”世界体系。
8. 郊区化和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郊区化和后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说明了:
(1)在发达国家,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内部结构也进行着调整早在20世纪初,芝加哥学派在城市的区位研究中就发现了中产阶级远离城市中心而居住在郊区的现象,而将城市中心让给商业中心。这种人口从城市中心区迁移到郊区的现象被称为郊区化。
(2)促使中产阶级迁往郊区的原因
①大城市的过度发展使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空气污浊,不适于人居住;
②城市的中心区社会治安情况差,居民有不安全感;
③城市中心区的地价高昂;
④城市郊区具有地价便宜、环境适宜之优点。在交通比较便利的情况下,一些中产阶级从市中心迁往郊区,而城市的中心成为下层阶级和外国移民居住的地方。
(3)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迁往农村居住和农村地区人口增加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城市化。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城市中心的居民迁往临近城市郊区的农村地区,这也以中产阶级为最;
②一些企业在临近城市、交通便利、地价便宜的农村开办工厂,因此,逆城市化是对大城市过度发展的反应。
(4)后现代城市后现代城市形成于消费的全球化浪潮中,它的特点是:
①小规模的有民族风格的餐馆被一些全球连锁的饭店所取代;
②城市社区中不存在单一文化的同质生活方式;
③公共空间被私有化,如大型购物中心的出现。后现代城市除了传统城市社区的功能分区外,它由三个相互重叠的成分组成:边缘城市、二元城市和幻想城
9. 社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案】社区的构成要素
(1)一定数量的人口人是社区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较为紧密的。社区人口对所在社区内的关系依赖性较强。
(2)一定的区域界限这是社区与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根本特点,社区要求单独占有一定面积的区域,有明确的疆界。社区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叫社区的区位体系,也叫生态体系,它包括地势、气候、动植物等。社区边界的划分标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