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学之公共经济学之公共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

①外部性,即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造成的另一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或成本的变化,而另一个经济主体又没有得到补偿或支付的情况;

②公共产品,即对整个社会有益,但因不能获得收益或私人成本太高而私人厂商不愿意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如国防、空间研究、气象预报等;

③非零交易成本,如搜集信息、讨价还价、达成合同等所需要的成本,往往使得交易难以进行;

④市场特权,如垄断的存在或过度的竞争;

⑤市场机制不能够解决社会目标问题;

⑥非对称信息,如生产者往往具有比消费者更多的关于商品的信J 急。

二、简答题

2. 谢尔曼说,“政府运用公共政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很多,政治上的考虑会影响到对公共政策的决定”。简述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公共政策选择。

【答案】(1)外部性((Extexnalities ,又译外溢性,外在性)是指一个人(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对应的利益; 或获得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外部性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失效。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外部性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需要将外部效应内部化。政府可以运用的公共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矫正税

矫正税又称庇古税,是对带来外部成本的一方课征税收,使得其边际私人成本加上庇古税等于边际社会成本,这样,坏东西就不会生产得过多。庇古税方案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故因此而得名。

②补助

给带来外部收益(正外部性)的一方提供补助,使得其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促进好东西的产量达到社会有效水平。

③管制

对负外部性行为进行管制。有时负外部性问题不能通过课税罚款的形式予以解决,那么通过管制的方式,禁止环境污染等行为。

④建立产权清晰化的机制

科斯定理表明,如果产权最初得到明确界定,且协商或谈判等活动发生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在有外部性效应的市场上,无论所涉及资源的产权属于哪一方,交易双方总能够通过协商或谈判达到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状态。

3. 改革开放前十余年,中国一方面几乎每年安排了预算赤字,一方面又大力主张奉行财政平衡的原则,这是否自相矛盾?

【答案】不矛盾。具体分析如下:

(1)财政收支平衡,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基本持平状态。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形成财政结余; 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财政赤字。现实中,政府收入与政府支出是很难正好相等的。因此,政府收支差额不大,可以大致视为实现财政平衡。

(2)理论上,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因为出现财政结余时,意味着政府收入大于支出,财政资金未能做到有效的利用,经济中可能还存在闲置资源,生产还有扩大的可能,没有达到最优状态; 反之,出现财政赤字时,则意味着资源被过度使用,生产超负荷进行,也是一种次优状态。我国奉行财政平衡的原则,从追求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是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参照系。

(3)现实中,财政收支正好相等几乎是不存在的,就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而言,财政赤字己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改革开放前十余年,我国经济增长缓慢、市场萎靡,利用财政赤字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安排赤字,要看宏观经济实际运行的情况,满足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综合调控的需要,并不能一味地要求财政收支平衡

4. 如何看待美国司法部诉微软垄断一案?

【答案】(1)微软案主要围绕微软搭售浏览器市场等应用软件的行为是否合法这一问题,但微软案的实质在于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

(2)微软案涉及微软搭售IE 浏览器的问题。在微软和网景对浏览器市场的争夺战中,微软作为后来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使网景丧失40%的市场份额,完全是凭借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实现的。

(3)在微软操作系统的绝对统治之下,其技术上的任何一项“改进”都会使相关产品不得不退出市场,公平竟争就无从谈起; 另外,消费者也处在一种不公平的销售地位:他们不仅无法选择浏览器,更无法选择操作系统。

(4)在无法选择的情况下,要实现公平销售是不可能的。表面上看,微软提供“改进”的操作系统,免费奉送浏览器服务和其它服务,降低了消费者费用。但实际上,消费者在微软面前无能为力,因为微软的某项服务是以其操作系统的不可选择为后盾的。

(5)长远来看,压制了竞争也就损害了消费者的长远利益。所以,微软案的实质在于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其以“改进’夕为名搭售应用软件只是其垄断力量自身的延伸和表现。

5. 2007年,中国首次要求年所得在12万元以上的个人自行纳税申报。首个纳税申报季结束,约有163万人进行了自行申报。对于这次申报结果,评价众说纷纭。你认为中国目前所选择分类所得税制是否对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有负面的影响? 如何进一步完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

【答案】(1)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会给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同是劳动所得,依据有差别的税率征税,有失公平。对生计费用的扣除规定不尽合理,导致各地采取变通措施,破坏了税法的严肃性。现行税制对物价变动情况未能采取规范化的方法予以反映,当物价变动,特别是物价上涨可能抬高纳税者的税率适应等级,从而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现行税制对工资、薪金所得的月收入课征个人所得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按年课征的做法不同,这会导致拥有相同收入的纳税人,由于其年收入时间分布不均而造成税负的不公平。现行税制规定个人作为纳税人,没有考虑到不同个人家庭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税负不均。

(2)这些不足之处的存在,要求对个人所得税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改分类所得税制为综合所得税制; 改标准扣除为据实扣除:按照物价指数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改个人纳税为个人与家庭并重的纳税方式等。

(3)自行纳税申报容易给纳税人偷税漏税的方便,进一步完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需先从避税漏税的动机下手,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

三、论述题

6. 在20世纪80年代,假设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利改税能够成功吗?

【答案】(1)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进行了“利改税”即以税代利的改革,试图改变财政原先以利润上缴集中企业利润的形式,代之以企业所得税形式。

从中国的改革过程来看,这一改革所希望的通过税收来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利改税留下的正面影响,主要是冲破了不能对国有企业课税的禁区,使得政府有可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课税去调控其经济活动。利改税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因,一是过分夸大了税收的作用。征税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而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所要涵盖的还包括财产所有者职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二是具体税制设计的不合理。利改税过程中税率设计的不合理,引进了调节税,更是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得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出现了更多的矛盾,也使得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在税利不分流的情况下利改税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也许国有企业的负担没有那么重,可以缓解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像今天一样取得成功。

7. 结合本章以及前面相关章节的理论,评价中国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大型公共项目。

【答案】(1)利用社会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析

①公共支出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即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在借鉴私人企业财务分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