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59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累托改进

【答案】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一个社会的某种既定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的情况。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简答题

2. 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税制改革?

【答案】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的趋势是流转税比重仍然会继续下降。但是,若要人为做一个大的调整,立即把直接税比重大幅提高,流转税比重大幅降低,则是很不现实的。中国下一步税制改革需要注意四点:

(1)营业税改增值税。

①受种种因素干扰,增值税在实行过程中不得不允许多种减免与扣除,增值税税率难以实行单一税率,这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增值税经济作用的发挥。

②增值税也无法解决间接税的累退性问题,其税赋也将通过转嫁而最终由消费者所承担,广税基的增值税又导致了税负较多的由穷人承担,加剧了增值税的不符合公平的程度。

③增值税在征管上,既有其优点,又有缺点。增值税在所有商品税类中征收管理的难度最大,要求具有较高的征收管理水平,否则税收收入就容易流失。

(2)对“小微企业”给予减税支持

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出口甚至自主创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们又是弱势群体,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在这方面,金融和税收政策应该加以配合。

(3)解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重复征税问题

(4)费税改革问题

我国税负现在是比较适合的,如果把政府征收的税、费和基金都算在一起,政府收入的确偏多。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应该下决心进行费税改革。

3. 十八届二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进一步起“决定性”作用,简述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答案】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意味着市场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并不总是有效的,会出现“失灵”。市场失灵的情况决定了政府介入、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市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介入和干预,只是辅助性的、补助性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角色,是由弥补市场缺陷或不足的需要所决定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政府找准自己的角色。

(1)调控人角色。即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是通过二个层次来实现的,即微观层次、结构层次和宏观层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作为调控人的角色,主要是针对宏观层次而言的。至于微观层次和结构层次上的资源优化配置,要让给市场机制去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在这两个层次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可以根据其信息方面的优势,制定一些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来引导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向,指导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以配合宏观经济总量的控制。

(2)公益人角色。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是实现并维护一定的公共目标,其一,提供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其_,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 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兔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3)管制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对私人经济部门(厂商或家庭)的活动进行某些限制和规定。政府管制的目的主要有尸个。一是防止自然垄断。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一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

(4)仲裁人角色。在市场经济中,相互竞争的各经济主体一旦发生利益冲突,当事人自己是无法界定各自的利益分界的,因为市场本身不具备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界限的机制。各经济主体在竞争中发生利益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它们自身又不具备化解冲突的能力。所以,很需要政府来充当仲裁人的角色,以设定划分经济主体利益的规则,并根据既定的规则,确定经济主体之间冲突的经济利益,保证各经济主体能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防止超经济强制的发生。

(5)守夜人角色。其角色职责是防止和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在市场经济中,竞争的残酷现实,很容易诱使某些人铤而走险,产生非法侵犯他人权益的动机,导致经济中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扰乱社会的经济秩序。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经济主体既缺乏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击对方。只有政府才能担当此任,因为政府有暴力机关作后盾。

4. 影响中国当前军费开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这与军费开支的变化是否存在矛盾?

【答案】(1)影响国防支出的因素很多,既有国内因素,更有国际因素

一国的国力水平为国防支出提供最为根本的财力保证。而国际形势、他国政策和接受军事冲突风险的意愿性也是影响中国军费开支的因素。

(2)处于“和平发展”的阶段与军费开支的变化并不存在矛盾

①一国的军事水平一定程度上是该国的安全与国际地位的保证,当前国际形势纷争复杂,其他国家都有增加国防支出的趋势。

②中国国防费的增长仍属于弥补国防基础薄弱的补偿性增长,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适度增长。

③国防支出是否合理,必须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国防支出的规模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支出是否达到目标实现的要求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5. 自2008年1月1日起,江苏省太湖流域开展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试点,对占用、使用环境资源的实行收费,对破坏环境资源的实行补偿。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请结合科斯定理予以说明。

【答案】(1)1960年科斯在他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指出: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针对“外部性”问题,谁补偿谁并不重要,只要产权清晰,交易费用为零,相关各方之间的讨价还价总是可以得到最有效的结果。

(2)科斯定理说明了如果没有交易费用或者交易费用很小,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外部性或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

现实中,交易费用并不为零,产权的界定也不一定清晰,科斯定理也就不能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对负外部性的一方课税,对正外部性的一方进行补偿,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在此例中,遭受污染损害的周围群众想要恢复环境不可能没有交易费用,想让企业和群众自己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是不大可能的。环境资源的使用权限不明确造成了外部性。企业生产除了它们自己的“私人成本”,还要使用环境资源,但企业并无权使用并污染环境,它必须为“污染权”付费。所以政府要将外部性内部化,对污染企业收费或者让资源使用者修复环境资源是合理的。

三、论述题

6. 在20世纪80年代,假设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利改税能够成功吗?

【答案】(1)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进行了“利改税”即以税代利的改革,试图改变财政原先以利润上缴集中企业利润的形式,代之以企业所得税形式。

从中国的改革过程来看,这一改革所希望的通过税收来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利改税留下的正面影响,主要是冲破了不能对国有企业课税的禁区,使得政府有可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课税去调控其经济活动。利改税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因,一是过分夸大了税收的作用。征税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而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所要涵盖的还包括财产所有者职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二是具体税制设计的不合理。利改税过程中税率设计的不合理,引进了调节税,更是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得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出现了更多的矛盾,也使得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在税利不分流的情况下利改税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也许国有企业的负担没有那么重,可以缓解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像今天一样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