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医科大学公共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累托改进

【答案】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一个社会的某种既定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的情况。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简答题

2. 为了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遏制炒房行为,我国加强了对二手房市场的税收管理,将二手房交易免税年限从两年提高到五年,但在现实中,卖方因此增加的税收负担几乎全部转嫁给了买方。你如何评价此次税收政策的调整?

【答案】(l )此次税收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正确的,目的是为了遏止炒房行为,但政策实施的结果却与初衷相悖。

以前二手房房龄满2年就不交税,现在满5年才不交税,那么满2年不满5年的以前不交税,现在要交,纳税人是卖方,但卖方为了弥补交税的损失,就会提高交易价格,最终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买方,买方对房子的需求弹性远小于卖方的供给弹性,结果就是炒房并没有得到遏止,反而使房价更高了。

(2)税收政策的调整,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是想用税收的方式遏制炒房行为,然而由于没有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正确的调查预期,最后造成买房更难的逆向结果。

(3)为了更好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在制定政策之前应该对政策实施后对交易双方的影响作出相应的预期,采取针对措施进行防范。

3. 你所在的城市,出租车行业是如何管理的? 该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和“寻租”有关吗?

【答案】我所在的城市,出租车行业近似垄断。本市出租车由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负责选定和采购,出租车公司在车型选择和价格方面基本没有自主权。市客管处虽然不直接否定个体司机可以自行买车,却在买车的环节上设下了障碍,禁止4S 店向司机售车,出租车司机被强制以高价购车,这就可能导致所购得的出租车是劣质车,甚至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这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

上述现象的存在,是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选定、采购出租车的过程中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即有寻租活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或是为了扶持本地车企,或是为了获得额外收益,与部分本市车企达成协议,结成利益集团,指定由这些车企提供的车作为出租车,甚

至有时免于安全检查。这样,出租车市场就由这些指定车企所垄断,外地车企想要进入出租车市场是很困难的。政府和指定车企都获得了收益,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一一出租车服务却是低效率的。

4.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1)“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的含义

①与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会反映其对私人产品的实际需求,但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信息。假定的某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只是模拟市场做出的。这种假定的意义在于突出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需求卜存在的差异。

②模型的建立违常需要很多假定条件,这些假定条件的存在也说明模型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也不例外。例如,这些模型中通常假定有两个消费者,有各自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等等。

(2)“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仍具有现实意义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虽然与现实差异较大,而且难以完全搬到现实中去,但是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①它简化了分析的对象,使整个推理过程逻辑清晰、顺利地进行,得出的结论是规范分析的结论,能让人们有更清晰地认识,即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②这些虚拟的模型在某些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些决策灵感,对政府部门如何最优地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5. 不同的政府观点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影响?

【答案】(1)政府有机论

①“政府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自然有机体,个人是这个有机体的一部分,政府是有机体的心脏。

②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政府(国家)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

③在此种理论下分析公共经济问题,必然十分强调政府(国家)的利益,在利益分配上坚持先国家,再集体,最后才是个人,抹杀了个人在公共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2)政府机械论

①“政府机械论”认为政府(国家)是个人为了实现其个人目标而人为创立的东西。

②这种观念强调了个人而不是群体,国家重视个人利益,进行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等经济活动时将更多地考虑个体的利益,权衡对个体利益损害的最小化,达到社会效用最大化。

三、论述题

6. 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实现社会和谐有序。请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论述如何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答案】(1)理论层面

①为实现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庇古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实际收入的增加会使其满足程度增加,二是转移富人的货币收入给穷人会使社会总体满足程度增大。

②瓦格纳等学者认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增长了。”也就是说一国一个地区的公共服务是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需要什么配套的社会服务。这说明,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是要与一国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比例和相对的均等。

③皮科克和怀斯曼等人认为,公共服务是与税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现的方式是通过投票来解决的。假定选民都不想多缴税,然而公共服务需要征税,这样的话就看选民的满意度,大家投票不想多交税,政府的公共支出就减少,公共服务就不好,选民埋怨最后达成征税协议,实现好的公共服务。这种理论的实现要保证所有选民都有公平参与投票的机会,反之则无法实行。

④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别对公共支出增长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支出要是分经济发展阶段经济“起飞”阶段公共支出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总投资占GNP 的比重增加时,公共部门投资占GNP 的比重却下降了。也就是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按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评价的,投入也是按阶段来进行的。

(2)实践层面

①从中央层面来看

a. 确定全国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建立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明确我国在法定基本公共服务上需要均等化的地区和领域,奠定计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需要财政支出的技术基础。就全国性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种类、标准在技术层面进行研究,并编制发展规划。

b. 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评估需要均等化地区的财力和财政支付能力; 调整和改革政府间关系,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机制,实现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能力均等化; 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c. 改革和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体制,提高公共财政投资效率和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公共服务。

d. 加速城镇化进程,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实现各种体制对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

②从地方层面来看

a. 创新工作理念,统筹兼顾,推动地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建立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困难居民住房保障体系; 实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确保参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