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行政管理814行政学及公共政策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府采购
【答案】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其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获得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相对于私人采购而言,政府采购具有如下特点:资金来源的公共性、非盈利性、采购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规范性、政策性、公开性、极大的影响力。
2. 行政指导
【答案】行政指导是政府为完成一定的行政管理日标而对特定的行为主体提出的特定行政规范或意向,例如“意见、要求、希望、劝说等。行政指导不同于行政命令,不具有绝对的权威和完全的约束力,一般只对指导对象具有原则的约束力,具体行政行为则由指导对象结合自身的情况自行裁处。行政指导的对象多与政府有一定的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或接受政府的财政资助。在战争等非常时期,行政指导的对象可以扩展到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主体,并可以发展成为行政甚至军事管制。
3. 机会均等
【答案】机会均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换的当事人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都是平等的买者或卖者,是商品或货币的持有者; 市场主体在实质上处于相同的地位,有同等的竞争机会。机会均等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中的机会均等包括竞争权利的机会平等,拥有条件的平等,机会实现过程本身的平等三项内容。机会均等原则反映在法律中,要求法律为了维护竞争机制应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对每个市场主体都抱有相同的态度,赋予每个主体相同的权利,并使其承担相同的义务,让他们自由地展开竞争。机会均等原则反映在国家政治体制上就会强调权力制衡。
4. 申报财产
【答案】申报财产是指法定范围内的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关机关如实申报其财产状况及变化情况,并接受有关机关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申报财产是正确处理公务人员公私利益关系的前提,也是贯彻行政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措施; 对于约束和规范公务员的行为,反腐倡廉,树立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有重要作用。在行政实践中,各国都将申报财产作为贯彻行
政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措施。行政伦理法典对于申报的对象、种类、时限、名称、程序、审查和处罚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5. 行政决策
【答案】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日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2)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3)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6. 执行力
【答案】执行力是指将目标、计划、策略等落实的能力。执行力的涵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人的执行力或某一件事的执行力等; 广义的执行力是指一个组织、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即企业、组织在达成目标过程中所有影响最终目标达成效果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影响效果的因素都进行规范、控制及整合运用的话,可以达到提高执行力的目的。
7. 团体社会环境
【答案】团体社会环境是指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组织或团体以及彼此矛盾、冲突或协调、一致的状态。社会组织或团体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的现象。组织社会化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政府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与各种社会组织或团体的关系,才能有效地达成自身的目标。政府与社会组织或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大致有三类:国家行政组织从团体社会环境输入信息; 社会团体从国家行政组织输入信息; 国家行政组织协调社会团体关系。
8. 权力操纵
【答案】权力操纵是指行政主体隐瞒自身意图,通过心理活动、物质利益施加影响,使权力客体自愿按照主体意愿行事的手段。权力操纵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其“隐秘性”。主要通过心理活动、物质利益施加影响,对受影响的人采取限制信息供应、进行信息误导或蒙蔽性宣传等手段,隐瞒或部分隐瞒事实真相及行动目的迫使他自愿做这件事情。
二、简述题
9. 简述行政伦理关系的内容。
【答案】行政伦理关系应该表现在以行政主体为核心形成的各种主体内部关系和主客体关系
之中。具体划分,可包括如下:
(1)行政主体中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每一个单个的人是行政主体的基本要素。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主体内部不同级别成员之间、不同岗位同事之间、不同族群同事之间、不同性别同事之间发生这样和那样的关系,包括利益关系、人际关系等等,所有这些关系,都离不开伦理规范的调节。
②行政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不仅包括个人,而且也包括费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个人与分人格化的组织之间的伦理关系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包括诚实与忠诚关系、自主与服从关系、权力与责任关系、权利与义务关系、贡献与地位关系等。这种关系的实质是行政人的价值判断。行政人把组织目标作为个人决定的价值前提,其显著特点是:组织的影响不仅使他去做某些具体的事情,还使他养成了为实现组织目标与他人合作的习惯。行政人的价值判断实际上是基于对个人和组织关系的考量。
③行政组织相互之间的理关系
伦行政主体由不同的层面组成。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同层面的行政组织之间也存在伦理关系问题,这主要通过政府间关系体现出来而又离不开特定的伦理价值内涵,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级与下级关系、部门之间关系、地区之间关系等。
④行政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
行政主体是整个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在政治体系之中又具有自主性。这样,行政主体与自身之外的政治主体之间、行政管理活动与一般政治活动之间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关系。行政伦理关系也必然存在与诸如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之间、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公职人员与党派之间、官僚与政策制定之间、行政管理与民主政治之间等等关系之中,这些关系总是受到特定伦理支配的。
⑤行政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伦理关系
每一个行政人员在从属于其所任职的政府组织的同时,都又从属于一定的家庭、宗教、社区、民族等组织。每一个行政人员在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同时,又都有自己联系的地区、团体个个人。在作为公务人员的个人与自己所从属或联系的部分公众之间,必然会存在角色冲突问题,冲突的解决离不开伦理规范。这些伦理关系的实质是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问题。
⑥政府与社会之问的伦理关系
新公共行政学为行政伦理学开辟了这一新的领域,这主要体现为公共政策的伦理涵义,包括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之关系、政府意志与公众利益之关系、政府政策与强势集团之关系、政府政策与弱势集团之关系等方面。在这些关系中如何实现和谐与公正,将是行政伦理学永恒的课题。
10.简述“两分法”之于学科发展的意义。
【答案】两分法是由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最早明确提出的,后经美国学者威尔逊的引介和古德诺的系统论证而最终形成的,对公共行政学研究和政府管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