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7公共行政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人民主权理论

【答案】人民民主主权是西方思想家基于社会契约论和主权论提出的民主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理论成果,认为人民拥有主权,国家的主权源于人民权利的让渡,因此,人民对国家有天然监督权。人民民主论是人类在对政治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并经检验为真理的认识,它是对“家天下”和野蛮政治的否定,这种观念显然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较好的解释权力来源的观点。该理论认为,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没有人民主权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政府是人民缔结契约、转让权力的结果;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行政管理者只是人民权利的具体执行者,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他们必须承担维护人民权利的义务; 为防止政府滥用职权和侵犯民权,人民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监督政府行为; 在公共权力体系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政府的各种行为。

2. 行政监督

【答案】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政府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权力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其具体内涵为:①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②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③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④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3. 领导

【答案】领导有名词性含义和动词性含义。作为名词的“领导”一般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动词性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是具有多层次、多领域内涵的概念,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按权力基础进行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按行为发生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行为发生的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具体业务领导等。

4. 财政问责

【答案】财政间责是公共预算应承担的受托责任,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应履行其对公民和社会的承诺,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财政问责是公共预算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

5. 内部评估

【答案】内部评估主要是指政府内部行政机构的评估者对公共政策进行的评估。它可分为两类:①政策运行机构由操作机构及其人员自己对自己施行的政策进行评估; ②由另外专设的专职评估组织和人员对政策实施进行的评估。其优点是:由于处于政府内部,对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各项信息较为了解,能够比较全面、直接地掌握政策活动的第一手资料,获得有关从政策制定、执行的各方面信息。缺点是:由于内部评估作为政府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局中人,其评估观念、思维方式、部门利益等等均受到很大的限制,各种来自政府的制约因素会导致内部评估的结果可能偏离真实的政策实施效果,影响评估的质量。

6. 政府绩效

【答案】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政治绩效; ②经济绩效; ③社会绩效; ④文化绩效。政府绩效是对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它包含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果和效率,是政府能力的基本体现。

二、简答题

7. 我国在推进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

【答案】行政改革是一件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保证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在推行行政改革中的基本经验是:

(1)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只有从国情出发,才能保证行政改革取得成功。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府的职能要比西方国家广泛、复杂。所以我国的行政改革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央政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制定改革力针和计划,不搞“一刀切”,允许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政府行政体制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既反作用于经济体制,又受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中国进行行政改革始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真正实现政企、政事、政社分开。实践证明,这是中国行政改革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关系。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变革时期,没有社会的稳定是不可能发展经济和促进改革的。而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又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则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30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行政改革过程中十分注意把握这万者间的辨证关系,特别是在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方面的改革,既保持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社会稳定性,又达到了预期的日的。

(4)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经验及我国传统的行政精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意向既定国策,是促进改革,加快改革的成功之路。我们在行政改革中既坚持对外开放,注意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公共经验和做法,学习发达国家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十分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为今用,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的建

立和完善。

(5)坚持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渐进改革方式。改革是对各种利益关系和权力的重大调整,必然会引起权益格局和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也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的行政改革具有相当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蹦而就,必须采取渐进的方式,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的实施。

8. 简述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及其辨证关系。

【答案】(1)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的涵义

①集体领导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即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团全体成员讨论,做出决策和决定,一经决定,必须共同遵守。实行集体领导,对重大问题表决时,应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能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但必须服从多数人的意见和集体决定。在集体领导中,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应当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行政领导集团内各个成员要分清职责,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任务,分工合作,不能互相推诿。

②个人分工负责制就是行政领导集团内各成员为执行集体领导的意志而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是保证集体领导实现的一个重要措施。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是集体领导工作的组成部分,分工不分家,既要分工,又要配合,实行权责统一。

(2)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的关系

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是辩证的统一,是不可偏废或分割的。集体领导是个人分工负责的前提,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的基础。集体领导的决策是个人分工负责的方向、目标,个人分工负责是集体领导意志实现的途径。离开集体领导的个人分工负责就是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 离开个人分工负责的集体领导,只能是“清谈馆”。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就要反对个人说了算和不敢负责的官僚主义倾向。

9. 简述行政领导的特点和作用。

【答案】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拥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权力,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决策、指挥、控制等活动的总称。具有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定属性,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行政领导的特点

行政领导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的特定属性。主要表现为:

①行政领导发生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在特定的行政环境约束下,为实现行政目标,行政领导者依据法律,对纳入行政活动的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从而保证国家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②执行性是行政领导的重要特征

我国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行政机关必须对权力机关负责。行政机关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