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06行政管理综合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行政监督的内容。
【答案】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管理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监督决策是否科学、合法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决策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行政权力的运行,总是从决策开始。因此,对决策的监督,成为行政监督最重要的内容。监督主体除认真监督决策目标、依据、方案外,还应着重监督决策的程序是否合法、科学、民主,是否严格遵循以下步骤:发现问题,确立目标; 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分析评估,选择方案; 实施方案,完善决策。
当前对决策监督的重点应是:防止主观盲日决策,尤其要防止一些行政领导为追求政绩而做出急功近利的决策,坚决杜绝“三拍现象”(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和“形象工程”,为达此目的,要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的决策权限,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
(2)监督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合理
行政管理行为可分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行为,都必须受到有效监督。
①抽象行为。指立法行为,主要指行政主体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行政规章以及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此外,还包括相关政府部门为全国人大制定相关法律、为地方人大制定相关地方法规的行为。当前,对抽象行为的监督要以防止国家政策部门化为重点。
②具体行为。指行政管理主体依职权作出的、对被管理对象的合法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管理行为。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行政管理行为不得逾矩违规,这是对具体行为合法性的监督;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行政部门在做出具体行为时应以民为本,在不损害国家及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适当考虑照顾被管理对象的眼前利益,这是对具体行为合理性的监督。
(3)监督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廉洁勤政、不滥用权力
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以权谋私。腐败问题的发生,有个人品质原因,但同制度不够完善和权力缺乏监督约束有直接关系。只有加强行政监督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滥用权力问题,从而实现廉洁行政。
(4)监督自由裁量权是否被违规滥用
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方式和自由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自由裁量权经常被滥用,致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其中主要有:①损害被管理对象的合法权益; ②助长官僚作风和特权思想; ③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法律观念淡薄; ④使自由裁量行为反复无常、宽严不一; ⑤形成不良社会风气,滋生腐败现象。
2. 简述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新古典组织理论义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有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和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其中,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必须注重组织成员行为、动机的研究,用民主方式进行管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 组织平衡理论则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认为组织是人群间互相影响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只有在确保成员贡献与满足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抵消成员对组织的离心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而决策过程组织理论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结构。
新古典组织理论的特点是以组织中人的问题为中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对于组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但是局限于人和组织行为的研究,忽视了组织结构、法规及环境的作用等。它们都是从被管理者的内在思想、感情因素出发去研究提高效率的方法。其包括的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关于人性的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对不同的人性怎样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是一些学者提出的关于人性的几种假设:经济人、社会人、管理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2)激励理论。这种理论主要研究怎样从人的各种需要和动机来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3)群体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满足研究群体的思想和心理因素,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种影响自然进一步影响到效率的提高。
(4)领导行为理论。这种理论主要是研究各种领导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管理方格理论。
3.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答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1)预测与规划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是指对未来一定时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需求质、需求结构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推测,并制定规划,使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供求相适应的过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是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后续工作的前提与依据。为此必须把握:①要做到运行有序、有效,必须是心中有数、有据,以便科学地量“事”而育人、用人; ②要达到科学的决策,必须实现科学的预测,做好基础性、前提性的统计; ③规划以预测为基础,需要与可能相平衡,人的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2)教育与培训
教育与培训作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不同岗位与需要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旨在提高公务人员的智力水准、政治和业务素质以及价值观念转变的一个训练活动和提高过程。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要有重点,有的放矢。要突出博而专的知识结构与综合应用能力,吸收与借鉴、消化与转化能力,科学预测
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的培训。要超前进行教育与培训,决不可临渴掘井”,只有具有超前意识与战略眼光,才不致误事、误国。
(3)选拔与使用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选拔与使用是指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鉴别,把符合一定要求的人选拔出来,加以使用,并给予相应的职责和权利,使其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从一定角度看,竭尽全力造就的人才,能够及时而合理地选拔、任用到发挥其才能与特长的岗位上,就会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①对教育与培训起示范的促进作用; ②对事业与人才本身起推动作用,尤其在合理选拔使用过程中,不仅为了推动事业发展发挥其潜能,而且追求进一步的开发智能、完善自我; ③对周围的人与事起连锁反应作用,甚至形成承前启后的“人才链”、“人才团”和兴旺发达的事业及其先进的群体。因此,为了达到人尽其才,事竞其功的目的,公务人员的选用必须合理、有效。
(4)配置与管理
配置与管理,是指仅仅选拔出合格的优秀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把他们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即适才适所,并加以科学化、法律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兔用非所长,用非所学,做到用人所长,专才专用,通才通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适才适所、科学管理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积极性和创造性所必须遵循的原则。为此必须把握:①配置的类别、领域要适宜,尽量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把各种类型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配置或归属到相应的系统中去; ②能级、能质要适宜,即个体素质能力的层级要与配置或落实到具体单位的岗位、职位相对称; ③个体、群体要适宜,即通过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使个体适合群体,群体符合整体的目标与要求。
二、案例分析题
4. 案例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农民一直采用收割完玉米后就地放火焚烧的传统方式处理玉米秸秆,这不但严重污染
空气,也不利于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禁烧秸秆的规定,同时积极提倡和引导农民采用秸
秆还田的科学做法。但是,河北省成安县的做法却引起了农民的反弹。
2007年秋收前,河北省成安县漳河店镇朱庄村年逾70岁的张振岭老汉一直在发愁,到底能不能收自家地里
的玉米。原因是9月24曰,由于张老汉以先割倒的方式收玉米时没有县里发的《秸秆放倒证》,就遭到镇政府负
责“秸秆还田和禁烧”工作人员的打骂。当地派出所到场后以“双方没有受伤”为由未作处理。
张老汉的女儿到漳河店镇政府质问父亲被打‘事时,镇委书记公开说:“如果你私自放倒(指秸秆)没有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