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713传播历史理论之《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把关人(守门人)

【答案】把关人(gatekeepex )又译“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工的过程就是把关。传播学先驱者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发表的《群体生活渠道》‘文中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传播学者怀特对把关人进行了系统的个案研究。

2. 符号互动论

【答案】“符号互动论”(SymbolicInteractionlism )是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其开创者是米德。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人类之所以认识自我,形成群体,构成社会,都是通过符号交流意义而进行的。

符号互动论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即个体基十对象对十他们所具有的意义,对对象采取行动,而这些意义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互动,同时这些意义也通过个体的理解过程得到修正。由于行为具有符号意义,因此行为是社会科学的基本单位,行为是社会的,因为它由另一个个体来解释。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强调人际传播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罗杰斯指出:“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即后来被称为符号交互论的观点。”

3. 参与式观察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其优点是可为获得社会现实的真实图像提供很好的方法。参与观察时,由于身临其境,观察者可以获得较多的内部信息,这也是记者喜欢采取暗访手段的原因。其缺点是它所得到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参与式观察的程序是不明确的,观察无系统,它的资料时难以用数量表示,它的研究结果也无法重复。

4. SNS

【答案】SNS ,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也指社会现有己成熟普及的信息载体,如短信SMS 服务。SNS 的另一种常用解释是“社交网站”或“社交网”。社会性网络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系统思想的网站就是社会性网络网站((SNS 网站)。

按照六度分割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人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的甲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但“熟人的熟人”,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

的SNS ,则其含义还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爱好进行凝聚(如飞信网)、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 ,人人网)、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 ”的范畴。

5. FCC

【答案】FCC 是指联邦通讯委员会,全称是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 。它建立于1934年,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FCC 通过控制无线电广播、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的通信。许多无线电应用产品、通讯产品和数字产品要进入美国市场,都要求FCC 的认可一一FCC 认证。

二、简答题

6. 简述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

【答案】拉斯韦尔作为传播学研究先驱的意义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拉斯韦尔模式。

(1)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

拉斯韦尔是传播学史卜第一位提出传播过程模式的学者。1948年,他在题为《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结构顺序将它们排列,形成犷后来人们称之为“5W 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这五个W 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即:Who (谁)、Sayswhat (说了什么)、Inwhich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Towhom (向谁说)、Withwhateffect (有什么效果)。

(2)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的意义

拉斯韦尔模式的提出在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个模式第‘次将人们每天从事却又ICJ 释不清的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实际上,后来大众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就是沿着拉斯韦尔模式的这条思路形成的。

7. 简述集合行为的基本特征与传播机制。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1)集合行为的基本特征

①集合行为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行为,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是一种非常态的群体传播。

②与人类正常的、有理性的传播行为相比,集合行为具有非理性的特点。

(2)举例说明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

①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

a. 暗示是指一种传播方式,即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集合行为中的暗示更接近于临床医学中的催眠暗示,集合行为的参加者通常处于亢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其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

b. 在集合行为中,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

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

集合行为中的信息和情绪的传播,主要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在这种机制下形成的集合行为,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例如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中的球迷暴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迫害华人事件,就是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机制发生作用的典型事例。

②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a. 模仿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集合行为中的模仿主要表现为无意识的、条件反射性的模仿。心理学认为,这种模仿与人的安全(或防卫)本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突发事件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在场的多数人保持一致,把它作为最有效的安全选择。但是,这种失去理性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结果又可能最不安全,例如在电影院失火的场合,一个人向出口跑去,全体观众跟着蜂拥而上造成出口堵塞所带来的危险要比冷静应对大得多。

b. 在其他类型的集合行为中,非理性模仿的发生基于另一些原理,如“匿名性”原理。例如,研究表明,“打砸抢”分子中不少人是平时循规蹈矩的正常人,他们之所以会做出越轨行为,是因为集合行为使其淹没在人群之中,这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会使其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的冲动的行为。

③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可分为非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和紧急事态下的流言,集合行为中的流言属于紧急事态下的流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流言信息的奇异回流现象; 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

在集合行为中,总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煽动者和利用者,他们往往会利用人群的亢奋情绪和巨大能量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而散布谣言则是操纵人群的有效方法,因为在集合状态下,人们不再具备识别谣言的能力,而谣言则能随着流言快速扩散,不断把人群的行为引向极端,育至造成破坏性的后果。

三、论述题

8. 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的机构,并评述之。

【答案】(1)美联社。又称美国联合通讯社(TheAssociatedPress ),是美国最大的新闻通讯社,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前身是“港口新闻联合社”,于1948年联合其他通讯社正式组成美联社。

新闻学界一般认为,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到的客观性法则(objettivitv ),是由美联社首先提出的。客观性法则是指,在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原则及一系列相关手法。这也是新闻界对记者最基本和最普遍的要求与准则,由于美联社的大力倡导,客观性法则在西方被奉为职业理念。

(2)英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英文简称BBC ,是一家成立于1922年的,由英国政府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