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学综合能力考试之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探索性数据分析

【答案】探索性数据分析,是对数据的一种预先考察,是建立正式的统计分析模型的基础,是完整、科学的统计分析过程的环节之一。

2. 敏感性分析

【答案】敏感性分析:分析当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结果是否也发生变化,即研究结论的稳定性如何。

3. 离散型随机变量

【答案】离散型随机变量:变量取值只能取离散型的自然数。

二、简答题

4. 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

义。

幼儿游戏方式选择的数据表

【答案】因为为小样本,所以采用检验

(1)建立假设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值

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3)自由度为df=(2-1) ×(2-1)=1,比较计算得到的

第 2 页,共 19 页 值与临界值的大小

拒绝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0.05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5. 简述Fisher (P 值)法的基本过程与公式。

【答案】Fisher 法分可为两步:

(1)如果文献中没有给出确切的p 值的话,将各检验统计量如t 值、值转为P 值,注意此处是指具体的确切的P 值,不是P>0.05或的定性数字。

(2)按以下公式将P 值转为值,公式中的为各独立研究的单侧概率。在判断时,自由度为参加元分析的文献数(k )的两倍,即df=2k,具体的查表等检验方法与一般的检验相同。

6. 心理学实验中选择指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要在实验设计中合理的选择反应指标,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指标要具有有效性,即特异性或相关性,能够真实反映反应的情况,即反应的指标能够度量刺激所引起的真实反映。

(2)反映指标示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映相同,其指标也应该是相同的。当然观察的随机误差示允许的。一些主观性较大的度量指标,规定好反应标准后,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性很好的度量指标。

(3)指标要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或用一定的反应程度不同的语义,例如好、很好、非常好之类,也可认为是具有数量化特征的指标。

(4)所选择的指标要能够精确地、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即指标本身要具有灵活性和分辨性,既要精确又要准确。在应用百分数表示正确或错误时应特别注意天花板和地板效应。天花板效应是指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时,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而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说明实验中出现了地板效应。

7. 撰写研究报告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目的是信息交流。通过及时规范的报告,可使研究为他人所知,展现研究的价值与功能,有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和交流。报告中提供的研究方法信息,可以让其他研究者评价研究的质量,也可以使其他研究者重复研究和发展该研究,促进心理学的发展。研究报告还反映研究的水平、价值以及研究者的严谨态度。

8. 问卷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问卷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问卷调查目的的确定。研究目的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问卷调查的目的包括从总体上了解和描述研究对象某些方面的现状和特征,或对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作出解释,即要探讨心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从而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的经验事实。

(2)问题与答案的设计,是问卷调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其形式主要有:

第 3 页,共 19 页

①无结构式问卷设计,是让被试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为被试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

②结构式问卷设计,是研究者在给出问题的同时,提供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要求被试从中作出选择。一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a. 选择式;b. 查核式;c. 是或否式;d. 等级量表式;e. 等距量表式;g. 语义差别量表。

此外,问题顺序的排列会影响被试的作答动机及反应。因此,问卷问题顺序一般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①敏感性或隐私性的问题尽量放在后面,放在前面易引起敌对、拒答。

②一般性的问题或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因为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费时,若放在前面,会令人望而生畏而导致拒答。

③对后面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前面,但要防止产生反应定势。

④对于时间顺序的问题,应按时间序列依次排列,以免被试的记忆受到干扰。

⑤有时候为了避免影响被试的情绪,可以将个人基本资料的填写放在问卷的题目之后。

9. 选择下列“研究题目”中的一个,讨论使用质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研究设计。

【答案】中国人自尊结构的探索 公务员培训的需求研究

一个成功者的心路历程 农村高中决策研究

外出民工打工动机的动向研究 私立预备学校中教师互动模式研究

大学生未来时间定向探索 自由职业者工作特点研究

溪口中学推进人格养成教育的研究 对热衷于探险行为的人的研究

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探索对×××志愿者的研究

10.前言应该包括哪些不可缺少的信息?

【答案】前言是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陈述研究问题、解释所要验证的理论、表明研究目的的重要性,提供研究问题背景说明。

前言在行文时可以用“引言”、“问题的提出”、“文献回顾”、“研究假设”、“背景假定”等标题,不同的研究报告前言所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是否用小标题也可斟酌,但均需要讲清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领域内的研究状况等内容。

(1)研究目的是说明所进行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要探讨的方向,即进行此项研究有何价值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较常见的研究目的有验证理论、澄清过去研究的矛盾,或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在撰写时,需要较详细地说明研究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对研究的目的可以只作简单明了的叙述。

(2)研究问题是具体地指出要研究的问题所在,是针对研究目的所列出来具体的问题。通常一个研究目的会引申出数个研究问题。

(3)文献回顾是对以往研究的述评,对相关理论和研究的说明与总结。文献回顾是一个较长的部分,在学位论文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文献回顾的目的是评价课题和发展课题。

第 4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