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描述统计

【答案】描述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概括事物的某方面属性,其本质上是为由局部(或样本)信息推断全局(或总体)服务的。

2. 亚组分析

【答案】亚组分析:根据不同的研究特征如被试的年龄、职业,将各独立研究分为不同组,然后再分别进行合并分析,比较各组及其与总的合并效应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3. 编码框架

【答案】编码框架亦称分类框架,通常是包括了所有问题的所有可能回答和相应的代码的表格,研宂者可依此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编码。

二、简答题

4. 简述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

【答案】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设主要有:

(1)线性关系假设。

(2)正态性假设,指回归分析中的Y 服从正态分布。

(3)独立性假设,包括a. 指与某一个X 值对应的一组Y 值和与另一个X 值对应的一组Y 值之间没有关系,彼此独立;b. 指误差项独立,不同的X 所产生的误差之间应相互独立,无自相关,而误差项也需与自变量X 相互独立。误差等分散性假设。特定X 水平的误差,除了应呈随机化的常态分配,其变异量也应相等,这种情况称为误差等分散性。

5. 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为什么?

【答案】在心理学研究中尽量不使用欺骗方法。但有时候因研究需要,需要在研究中使用欺骗策略。对于使用欺骗策略的研究,研究者应该在研究结束后及时告知被试研究中存在的欺骗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和价值,及时消除由于欺骗给被试带来的潜在影响。这是因为:

(1)被试在研究中有知情同意的权利,知情同意是以人为被试的心理学研究的最基本原则。研究者应该让被试清楚地知道有关研究的所有必要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研究的目的与程序,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等,以便被试决定是否参加研究。

(2)有的时候由于研究需要,也不能实现完全的知情同意,甚至需要在研究中使用欺骗策略。如在著名的阿希实验中,研究者就利用了“假被试”做同谋,这些假被试在比较线条的任务中都将明显不相等的线条说成相等,导致许多真实被试也做出同样回答。通过这个实验阿希获得了关于

人们从众行为的有效结论。很明显,研究中真被试被“欺骗”了,但是如果不进行这样的研究设计就难以观察到真实的从众行为特点。

(3)对于使用了欺骗策略的研究,研究者应该在研究结束后及时告知被试研究中存在的欺骗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和价值,并及时消除由于欺骗给被试带来的潜在影响。例如,如果为了研究挫折感而故意让被试做了根本无解的测试题后,应该向被试解释清楚,以免给被试的自尊和学习动机等带来消极影响。

6. 问卷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问卷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有:

(1)问卷调查目的的确定。研究目的是问卷设计的核心,它决定着问卷的内容和形式。问卷调查的目的包括从总体上了解和描述研究对象某些方面的现状和特征,或对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作出解释,即要探讨心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从而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的经验事实。

(2)问题与答案的设计,是问卷调查设计中的核心问题。其形式主要有:

①无结构式问卷设计,是让被试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来回答问题,而不为被试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

②结构式问卷设计,是研究者在给出问题的同时,提供若干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要求被试从中作出选择。一般采用的方式主要有:a. 选择式;b. 查核式;c. 是或否式;d. 等级量表式;e. 等距量表式;g. 语义差别量表。

此外,问题顺序的排列会影响被试的作答动机及反应。因此,问卷问题顺序一般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①敏感性或隐私性的问题尽量放在后面,放在前面易引起敌对、拒答。

②一般性的问题或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因为特殊性问题或不易回答的问题费时,若放在前面,会令人望而生畏而导致拒答。

③对后面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可以放在前面,但要防止产生反应定势。

④对于时间顺序的问题,应按时间序列依次排列,以免被试的记忆受到干扰。

⑤有时候为了避免影响被试的情绪,可以将个人基本资料的填写放在问卷的题目之后。

7.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在自然情境中寻求意义和理解。质的研究的目的是理解人们的经验、行为和关于他们世界的意义。

(2)研究者是主要的工具。在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既是研究的主体,也是研究的主要工具。研究者是质的研究搜集和解释数据的最理想工具,因为只有人才能适应处于时刻变动中的研究关系,才能胜任复杂的、性质各异的资料分析。

(3)归纳的研究策略。质的研究以归纳的方式搜集和分析资料,从中建立概念、假设和理论。

(4)描述性的结果。质的研究的结果是从研究现场关系的描述中自然得出,以过程性描述展示研究者所理解的行为意义,以及依据描述得到结论或提出理论。

8. 为什么在心理学研究中要尽可能的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

【答案】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通常是由多个原因的复合效应引起。只有一个自变量的实验设计不能满足心理学研究的需要。采用复多因素实验设计能更好的获取实验结果,揭示现象产生的具体原因,使实验结果更接近自然,多因素的实验设计可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因而可以获得比单因素实验更多的信息。

此外,多因素实验设计可以同时获取两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具有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优点,探讨不同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

9. 主成分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主成分分析的原理是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总和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的统计方法叫做主成分分析或称主分量分析,也是数学上处理降维的一种方法。

10.如何正确提取数据?

【答案】要正确提取数据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最好由两人以上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工作;

(2)进行交叉核对,并在文中详细叙述观察者的一致性。

(3)在数据提取中应采用盲法,即隐去那些对资料提取者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如期刊名、作者、作者单位、基金资助情况等,以减少选择性偏向。

(4)提取数据信息后,对不一致的文献应复核并请专家评议。

(5)如果文献中缺乏所需要的数据,应与原作者联系补充。

三、综合题

11.实验设计

在Munakata 和Shinsky 等人(2005)近期针对24名7个月儿童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儿童首先熟悉一件陶制玩具,然后测量并比较他们伸手拿取陶制玩具与另一件玩具的频率,结果发现婴儿明显倾向于拿取新玩具(88%)而不是熟悉的旧玩具(39%)。在另一种情况下,关掉照日灯,通过红外摄像设备观察,结果发现婴儿对新事物的偏好发生了反转,此时婴儿在黑暗中触及最后一次看到新玩具地方的频率(20%)显著低于触及熟悉玩具地方的频率(32%)。

对于这一现象,已有多种解释,如:对于玩具的熟悉程度増大了婴儿对这些玩具的心理表征,但由于和新玩具接触时间不长,在黑暗中回忆不起它们:或,婴儿并不怕黑,在漆黑的环境中,熟悉的客体也变得新鲜了。

请针对以上实验的结果提出一个可能的解释, 并以此解释为假设设计一个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这种解释的正确性(要求指出被试、各种变量、实验材料、实验设计及具体的实验步骤)。

【答案】(1)针对实验结果,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对于玩具的熟悉程度增强了婴儿对这些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