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昌大学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廊
【答案】廊是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堂、馆阁、楼室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2. 囿
【答案】“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场所,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曾自然滋生繁育。《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秦汉以后,囿都建于宫苑中。
3. 华表
【答案】华表是古代一种柱形的标识性的建筑物,一般立在路口、大型建筑物、园林、宫室前面作为标志,立在陵寝前面的标识墓道,叫神道碑。
二、简答题
4. 简述清代阜家园林颐和园造园艺术特点。
【答案】颐和园具有皇家园林特色:园中的古典建筑不仅将整个园林在空间上分割成3个景区,而且发挥了主体建筑的统驭作用,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美; 园中的山和水各自独立成景,又相互依托,形成了天然的山水园。
(1)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如颐和园后湖的风景,虽然是人工所造,但是宛如江南水乡一样。园中许多风景、林木,也力求达到宛如自然景色的效果。
(2)诗情画意的构思颐和园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前身是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意。其特点如下:众多的殿、堂、楼、阁、廊、榭、亭、桥点缀于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布局得宜。后山后湖,小桥流水,苍林修竹,幽深恬静、清新秀丽,另有一番江南景色。步入这座名园,恍如置身于画卷之中,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3)因地制宜的处理颐和园园林布局的一个特点是以水取胜,广阔的昆明湖水面,是园林布置极好的基础。园周围共有十三里,全园面积四千一百多亩(约一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仅占四分之一,在当时北京诸园中是水面最大的一个。设计者抓住了水面大这一特点,以水面为主来设计布置。主要建筑和风景点都面临湖水,或是俯览湖面。
(4)建筑为主的组景万寿山前山的建筑群是全园的精华,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等组成的
中轴线两侧配以转轮藏、五方阁、宝云阁,组成了一组依山而建,统率全园主景的佛教建筑群,并以西山群峰为借景,与园内山湖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景色层次分明、变化无穷。
(5)园中有园的手法在颐和同仁寿殿北面的德和同颐乐殿,是帝后群原观剧之处。坑中有大戏台,分上中下三层,可同时演出。自德和园往北是景福阁、乐农轩。由此下山往东,因地形布置了一个精美的小园“谐趣园”,是仿照无锡的惠山园建造的,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布置了涵远堂、湛清轩、知春堂、瞩新楼等建筑,更有小桥、亭谢、游廊曲槛等,自成一个园林格局。到这里似乎进入另一个园中,是一种“园中有园”的布局。
5. 简要说明园林置石中散置的布置要点。
【答案】园林中,所谓的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一般体量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园林中置石的方法很多,如特置、对置、散置、群置等,散置即所谓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二、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兀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三”在内。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要组合得好。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园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物角隅、树下、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其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此外,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一向,二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子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
6. 谈淡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答案】(1)选址条件早期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
②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
③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一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2)基本类型早期寺观园林的基本类型有,城市寺观园林和郊野寺观园林。
(3)意义魏晋早期寺观园林尤其是郊野寺观园林成为我国名胜风景开发的先河,成为宗教信徒向往的圣地,文人官僚游憩的乐园,来往商旅的宾馆。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再不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们已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幽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三、论述题
7. 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
【答案】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
①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
②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③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 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霖饰为储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
④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二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2)北方园林
①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②水资源匮乏,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③这不仅使得水井的建置受到限制,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北方园林不像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地要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青石纹理挺直,类似江南的黄石,被太湖石的孔小而密,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④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因而整体性较强,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
(3)岭南园林
①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做成“天台花园”的,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自然通风,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
②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皱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筋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有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则又别具一格。
③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④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