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方工业大学园林理论(三小时)(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2. 张涟(南垣)

【答案】“张涟”(1587~1673),松江华亭人,字(或号)南垣,擅长叠山。是中国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少时学画,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活动于大江南北50余年,所造园林甚多,最著名的有松江李逢申横云山庄,嘉兴吴昌时竹亭湖墅、朱茂时鹤洲草堂,金坛虞大复的豫园、无锡现存的惠山东麓寄畅园等。张涟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涟除造园叠山外,还善制盆景,其盆景作品与叠石被时人推崇为“二绝”。

3. 廊

【答案】廊是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堂、馆阁、楼室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

二、简答题

4. 按照园林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并各举三个例子。

【答案】按照园林的平面布置形式,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类型,其特点如下:

(1)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规则式园林的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都要求整齐对称、呈几何形状。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做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园林、南京中山陵园林、北京天坛公园等。

(2)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自然式园林效法自然、高于自然,以自然条件为主要布置原则。我国园林,从有历史记载的周秦时代开始,从人型的帝皇苑囿到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

(3)混合式园林事实上,绝对的规则式园林和绝对的自然式园林是不多见的,不过是以规则式或自然式为主而己。园林中规则式布置与自然式布局的比例差不多的称为混合式园林。混合式园林一般在建筑物群的附近采取规则式布置,而园林建筑群的园区则采用自然式布置,两种形式是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过渡。如广州烈士陵园,在园林规划中,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自然式,树木少的可规则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以规则式较经济。林荫道、建筑广场的街心花园等以规则式为宜,居民区、机关、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前的绿地以混合式为宜。

5.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封建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份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商、周、秦、汉。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小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筋,也是享家园林的前身。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公元220~589年)即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公元589~960年)即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个时代起,园林的发展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公元960~1736年)即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己失去汉、唐的阎放风度,但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即清中叶到清末,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咸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

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此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6.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答案】(1)功能与面积

①皇家园林主要修建在京城周围,其目的是供帝王及皇宫贵族休息、娱乐或进行其他各种活动。皇家园林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园内设有用于听政的离宫及其他各种设施。

②私家园林多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是官僚地主和富商为满足生活享乐而建造的,面积一般都不大。

(2)建筑风格

①皇家园林内建筑风格相较于宫殿建筑小巧,但与私家园林相比,则是堂皇而壮丽的。大木构件比例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在园中,成为重要的风景点或构图中心。

②私家园林内的建筑体量小,其基本风格是活泼、玲珑、通透、典雅,建筑以厅堂为主。

(3)园林造景

①皇家园林景区范围大,景观丰富。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以更重视选址,造园手法近于写实。皇家园林规模大,所以花木配置相对而言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②私家园林因规模和选址等条件的限制,多采用以山石造山的手法来追求山水意境; 还擅用邻借、远借园外景物来弥补园中不足。因其规模较小所以花木布置以单株欣赏为主。

三、论述题

7. 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

【答案】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

①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

②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③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 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霖饰为储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 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

④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二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2)北方园林

①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