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园林综合理论之中国古典园林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离宫御苑

【答案】“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3. 清漪园

【答案】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全园面积约290公顷,是一座山水结合、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阮},现更名为颐和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建设,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万寿山呈一峰独耸之势,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点景建筑; 南面为昆明湖,形成开阔的山前观赏范围。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中川,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此园,1888年(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颐和园

二、简答题

4. 简述书院园林和现代学校的异同?

【答案】古代书院与现代校园一样,都是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存在的,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学识的传授是其宗旨。学识的传播中应注重环境效应,因此都要构造出文化风格,以呼应自身的特点与专长,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书院文化。现代大学校园与古代书院虽同为教育机构,但是由于时代不同,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很多差异。

(1)规模上现代大学校园无沦是占地面积还是学校的师生人数,其规模都远远超过古代书院。

(2)理念上两者所处时代不同,人们的生活理念、认知感受和追求精神享受的程度均不一样,在结合社会环境、人群情趣爱好,促进教育功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3)园林环境两者的园林环境也不同,书院大多利用自然、朴素的园林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景观和地面形态,这符合古代的传统造园理念; 而现代大学校园的园林建筑环境更具多样性,甚至有些新建大学的园林建设受西方园林建设理念的影响,对自然的原型保留较少,人工痕迹较深。

(4)规划上占代书院园林布局一般有明确的中轴线,采用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有着较封闭

的景观系统,而现代大学校园的园林建设则多种多样,分区比较明确。

5. 简述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史中的意义。

【答案】秦汉是我国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此时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宫苑建筑园林,以建筑为主体,结合城市规划,把自然山水纳入到帝都整体宏伟蓝图之中。以自然山水为背景的离宫别苑在园林面积上占有主导地位,不断到各地名山封禅就是尊地的表现。在皇城中营造人间天堂,倾全国之力,率将士之功以营宫室、筑林泉成为这一时期的建设特征。

(1)秦汉园林概况

①初期基本上为皇帝、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模仿发展为自觉对应; 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规,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识在宫苑中时有反映。

②西汉中期以后受文十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出现诗情画意。

③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渐推崇山水林木,园林建筑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园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2)秦汉时期的造园特点

①不具备古典园林全部类型,皇家园林气势恢宏。“宫殿与园苑相结合”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传统。“苑中有苑”代表西汉上林苑; 宫中有苑,苑中有宫。

②汉代建筑技术求形、求奇。

③私家园林初见端倪,小范围内参观。

④造园功能受神仙思想影响,由建筑空间转换为自然空间。

⑤写实的东西较多。

6. 扬州的“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何种石材? 并简述选择的原因及特点。

【答案】个园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

(1)“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的石材“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选用笋石石材; 夏山采用太湖石石材; 秋山选用黄石石材; 冬山选用宣石石材。

(2)选择石材的原因“个园”的选石依据,是造园者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创造了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

(3)“个园”的特点分峰用石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这正概括了山水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朗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茧登,冬山宜居”的画理。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圆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耐人玩味的意境。个园的思想是围绕着“竹”、“石”展开,并集中展现了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相特点。

三、论述题

7. 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影响。

【答案】(1)布局建章宫是上林苑中最重要的一个宫城,位于汉长安城西城墙外。其宫殿布局由前宫后苑组成。从正门圆网、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闻,正门曰间阖,也叫璧门,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在璧门北,起圆闻,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闲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

(2)风格建章宫的正门左凤阙、右神明,高大壮丽,作工精美,耐人寻味。建章宫打破了古代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前殿西北开凿了一个名叫太液池的人工湖,高岸环周,碧波荡漾,池中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座仙山,象征东海中的天仙胜境。并用玉石雕凿鱼龙、奇禽、异兽烘托仙境。

(3)影响建章宫奠定料后世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掇山理水格局,对皇家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8. 浅谈罗布林卡园林的简史、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答案】罗布林卡藏语意思是“珍珠宝贝似的园林”,位于拉萨西郊,占地约36公顷。园内建筑物相对集中为东、西两大群组,习惯上把东半部叫做“罗布林卡”,西半部叫做“金色林卡”。这里曾是达赖喇嘛居住的夏宫。历代达赖驻园期间,作为藏政府的首脑经常在这里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噶厦官员,作为宗教领袖也在这里举行各种法会,接受僧俗人等的朝拜。因此,罗布林卡不仅是供达赖避暑消夏、游憩居住的行宫,还兼有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心的功能。

(1)简史乾隆年间,当时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体弱多病,夏天常到此处用泉水沐浴治病。清廷驻藏大臣看到这种情况,便奏请乾隆皇帝批准特为达赖修建了一座供浴后休息用的简易建筑物“乌尧颇章”。稍后,七世达赖又在其旁修建一座正式宫殿“格桑颇章”,这里遂成为名副其实的夏宫,罗布林卡亦以此为胚胎从小到大经过近200年时间,三次扩建而成。

(2)园林布局,园林的布局分为了个区域

①小园林包括格桑颇章和长方形大水池为中心的一区;

②小园林是紧邻于前者北面的新宫一区;

③小园林即西半部的金色林卡。

(3)风格特点:

①罗布林卡大面积的绿化和植物成景所构成的粗扩的原野风光为主调,也包含着自由式的和规整式风格,园路多为笔直,较少蜿蜒曲折,园内引水凿池,但没有人工堆筑的假山,也不做人为的地形起伏;

②绿地环绕着建筑物,或者若千建筑物散置于林木花卉之中:

③园林意境的表现均佛教为主题,园林建筑为典型的藏族风格,局部亦受到汉族和西方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