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边大学农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农民负担?它包括哪些负担项目?

【答案】(1)农民负担的概念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以现金、实物、活劳动等形式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农民负担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分配关系的产物,它既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社会现象。

(2)农民负担的项目

按照不同标准,农民负担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显性负担和隐性负担

a. 显性负担是法定的负担项目,也是农民可以直接计算的负担;

b. 隐性负担则是那些隐性的、不直接的、不确定的负担项目。

②合理负担和不合理负担

a. 合理负担是指农民根据国家规定,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负担项目;

b.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依据,巧立名目向农民收取的费用,则属于不合理负担。 ③合同内负担和合同外负担

a. 合同内负担是农民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向国家和集体组织承担的负担项目。 b. 合同外负担就是地方政府机构以各种理由向农民征收的负担项目,主要包括涉及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集资、罚款、基金,以及因政府职能部门发放证、牌、照,有关部门发行有价证券、报刊、书籍等项目而收取的款项。

2. 现行的农民负担体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农民负担体制是国家对农村经营单位和农民享有各项公共服务的费用收缴与分配的管理制度和方式,涉及农村财政税收制度、农产品价格管理制度、公共产品的供给和分配制度等。我国现行的农民负担体制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负担体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负担主体由社队集体重新转变为农户个人。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国家、集体和农户三者之间是直接分配,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分配关系更为直接。

农民个人分摊负担的形式有三种:

①按承包土地分摊负担;

②按劳动力(或人口)分摊;

③按农民产出的量承担。

(2)原有的公共服务产品,由间接负担变为直接负担,由隐性负担变为显性负担。在现行体

制下,农民负担的公共产品转变为农户家庭的直接缴纳。除了缴纳国家税收外,农民还要以乡统筹和村提留的方式分摊公共产品的成本。此外,还有各种不确定的集资和摊派。这种种负担由隐性变成显性后,农民的感觉就直接多了。

(3)粮食等农副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体制逐步形成。

(4)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作用机制有所减弱。改革开放后,国家逐渐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和实行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政策,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来增加国家积累的作用逐渐减小。不过" 剪刀差”作为一种隐性的农民负担还没有消除。

3. 论述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答案】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是消除城乡融合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2)设置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激励,以求各种资源的效率调整到最佳状态;

(3)当新的制度中又出现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因素时,应及时予以调整,继续推进制度创新迈向更高阶段;

(4)任何国家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都同时又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有的阻碍城镇化的制度逐渐瓦解,而新生的促进城镇化的制度不断涌现;

(5)—种有效的供给激励的制度安排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或阻碍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就是力求消解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创制有效率的制度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即使在不改变其他因素的基础上也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对于我国整个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4. 农村社会保障怎样分步走?

【答案】(1)农村社会保障的含义

农村社会保障主要是指以法律为依据,国家、社会群体、个人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的农户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农村优抚安置等项目。

(2)农村社会保障分步走的步骤

我国农村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项目、范围和标准的制定必须要与各地区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以及社会保障需求相适应。因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形成地区层次不同、标准有别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来说要分为以下几步走:

①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济制度,它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突破口。

②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和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极推进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保障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保障特殊人群如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5. 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集,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

①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坚持政府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

②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共同筹集的;

③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上都实行互助互济。

(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

①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比较有限,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能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

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缺乏主要的针对点。

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将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对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6. 农民负担整治有何意义?

【答案】农民负担整治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为:

(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①农民负担是社会发展的“警示器”。适度负担是必要的,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经济积累;有利于在改善农民生活的基础上扩大集体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在农民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为社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有利于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能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凝聚力。过度负担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减少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最终会制约农村社会的发展。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看,农民负担重的地区,社会发展越是落后。这是因为,农民负担过重,削弱了农民发展生产的后劲,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