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梅脱
【答案】梅脱是以安静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的相对能量代谢水平。机体的耗氧量与身体活动时的能耗量成正比,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绝对值约为250ml ,
相对值约为
这一安静状态下的值规定为1
梅脱
则
后折算为METs 值。
2. 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
【答案】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是指在实验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做深而快的呼吸,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每分最大随意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
3. 前庭反应 倍于肺通气量。 例如一项活动时的吸氧量为
此外,还可以先用间接测定的方法来推算最大吸氧量,然
【答案】前庭反应是指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的一系列改变。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引起的一种眼球特殊运动,即眼震颤。
4. 内环境稳态
【答案】内环境稳态是指在全身循环流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
例如体温维持在
左右,血糖平衡等。
5. 反应时
【答案】反应时是指从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沿反射弧传递开始,到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主要反映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6. 兴奋性与应激性
【答案】(1)兴奋性是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兴奋性是一切生命体所具有的生理特性,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不同。
(2)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 2 页,共 34 页 ,血衆pH
维持在
7. 代偿间歇
【答案】代偿间歇是指紧接着期前收缩后的窦房结的正常兴奋,恰好落在了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之内,不能引起心脏的兴奋与收缩,心脏会有的一段较长时间的舒张期。代偿间歇之后,又恢复窦性心律。
8. 无氧能力
【答案】无氧耐力也称无氧能力,是指机体在无氧代谢(无氧糖酵解)的情况下较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常采用短时间,最大用力和短暂休息的重复运动的方法进行。大约1分钟时间,持续剧烈的运动,如重复跑、快速的间歇跑、400m 跑、对抗性球类比赛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残障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困难。
【答案】(1)身体原因
残障人有健身活动的需求,但由于残障人的残障种类和程度不同,使残障人不能成为一个同质的群体,对体育的要求和适应性也不同,因此开展体育活动比较困难。
(2)经济原因
由于专供残障人士使用的器材和设施话费比较昂贵,一般残障人士无法享用。
(3)残障人的心理障碍
在我国,许多残障人因为残障而存在心理障碍,对体育运动普遍存在一种恐惧。从怕别人讥笑道到心安理得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4)能提供特殊器材的场所少
残障人由于身体部分缺失或功能障碍,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器械才能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劳动。而一般小区内或者健身房的体育器材,都是为正常人准备,并不适合残障人锻炼,所以残障人锻炼的场所少,也是导致残障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困难增加的因素。
10.试述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答案】骨骼肌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如下:
(1)运动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使肌细胞膜产生兴奋。之后,肌质网向肌浆中释放的浓度),使肌浆中的浓度瞬时升高。(肌质网中的浓度远远大于肌浆中结合,浓度升高后,肌钙蛋白亚单位C 与
引起肌妈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导致原肌球蛋白的分子结构改变,原肌球蛋白滑入
双螺旋沟的深部,肌动蛋白分子上的活性位点暴露。
(2)粗肌丝上的横桥与肌动蛋白分子上暴露的活性位点结合。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后会产生两种作用:
①激活了横桥上的A TP 酶,使A TP 迅速分解并产生能量供横桥摆动之用。
②激发横桥的摆动,拉动细肌丝向A 带中央移动。然后,横桥自动与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
第 3 页,共 34 页
分离,并与新的活性位点结合,横桥再次摆动,拖动细肌丝又向A 带中央前进一步。如此,横桥头部前后往复地运动,一步一步地在细肌丝上“行走”,拖动细肌丝A 带中央滑行。肌肉收缩时形成的横桥数目越多,肌肉的收缩力量也就越大。
(3)当肌浆中的
泵入肌质网内,使肌浆中浓度升高时,肌浆网膜上的钙泵被激活。在钙泵的作用下,肌质网把浓度降低,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 分离,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恢复原先的构型,原肌球蛋白再次掩盖肌动蛋白上的活性位点,阻止横桥与肌纤蛋白的相互作用,细肌丝回至肌肉收缩前的位置,肌肉舒张。
11.简述评定有氧适能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案】一般认为评定有氧适能的最好方法是测定最大摄氧量,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人体有氧适能可分为供氧能力和用氧能力两个方面,反映这两方面的最好生理指标也是不同的,反映供氧能力的是最大摄氧量,反映用氧能力的是乳酸阈。
(1)最大摄氧量
①最大摄氧量的定义
最大摄氧量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重要选材依据之一,是反映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水平与有氧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在0.75〜0.91之间。
②最大摄氧量的判定
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是让受试者在递增负荷运动时,采用专门的仪器收集其呼出的气体,然后用气体分析仪进行气体分析。测定时对运动负荷的判定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或超过180次/min; 吸氧量达峰值,并保持一定时间;呼吸商超过1。直接测定法准确,但复杂、费时间、仪器昂贵,老年人和心肺功能不良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故应用局限。
(2)乳酸阈
①乳酸阈的定义
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乳酸阈是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转入由无氧代谢为主供能的转折点。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它反映人体在递増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未突增前,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即最大摄氧量的利用率,故有人认为,在反映机体有氧能力上,它比最大摄氧量的价值更大。
②乳酸阈的判定
乳酸阈的直接测定,需要复杂贵重的实验设备,韦尔特曼经研究提出用3200m 跑的时间来推算个人乳酸阈,再用此值除以其便可得出用
1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1)血浆渗透压的概念
血浆渗透压是指在血浆溶液中,促使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其值约为300mmol/L。
第 4 页,共 34 页 表示的乳酸阈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