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排泄
【答案】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
由呼吸器官排出
由肾排出尿液。
2. 肌紧张
【答案】肌紧张又称静态牵张反射,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它表现为被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而轻微的收缩状态,主要调节肌肉的紧张度,和维持躯体姿势。发生肌紧张时的肌肉收缩力量并不大,只是抵抗肌肉被牵拉,因此不表现出明显的动作。具有持久维持而不易疲劳的特点。
3. 发育
【答案】发育是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一个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受精卵到成体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心理、智力持续发展和运动技能不断获得和提高的过程。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4. 红细胞流变性
【答案】红细胞的流变性是指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各自呈分散状态存在于流动的血液中,并在切应力作用下很容易变形的特性。红细胞流变性使得红细胞能被动地适应于血流状况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减少血流的阻力。
5. 生理无效腔
【答案】生理无效腔是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的总和。健康人平卧时的生理无效腔等于或接近于解剖无效腔。生理无效腔有助于了解死腔通气量,协助肺血管疾病诊断和评价。
6. 正反馈
【答案】正反馈是指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正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
7. 收缩压
【答案】收缩压是指心室收缩射血时,在心室收缩中期达到最大的动脉血压。根据世界卫生
和少量的水分;由消和尿素等;化器官排泄一些无机盐类(钙、镁、铁等和胆色素);由皮肤、汗腺排出水分以及
组织规定,成人收缩压
称为理想血压,
收缩压
8.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或(和)舒张压称为正常血压,介于时即可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之间者,称为临界高血压。
【答案】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是指兴奋性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效应所产生的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略称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兴奋性突
触后电位是由于突触后膜对 尤其是对通透性升高产生去极化所致。
二、简答题
9. 简述引起残障的原因。
【答案】引起残障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残障、外伤性残障和后天疾病引起继发性残障三种: (1)先天性残障
先天性残障是指出生时就具有的残障现象,其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疾病、出生时产伤窒息引起的弱智等。
(2)外伤性残障
外伤性残障是指由于物理或化学因素等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性残障,如战争致残、交通事故致残等。
(3)病因性残障
病因性残障是指由后天疾病引起,如神经系统的病变后遗症(脑炎、脊髓灰质炎、精神疾病等)。
10.什么是乳酸阈?常用测定方法有哪些?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乳酸阈的定义
乳酸阈是指在渐増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超过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点,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乳酸阈强度。乳酸阈是人体的代谢供能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渡的临界点。
(2)乳酸阈的常用测定方法
乳酸阈的测定通常通过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渐增负荷运动试验,连续测得血乳酸浓度的变化确定乳酸阈,或者通过运动中呼出气体参数的变化来进行乳酸阈的无损伤测定。
①乳酸阈的测定:受试者在渐增负荷运动试验中,连续采集每一级运动负荷时的血样测得其血乳酸值。以运动负荷时作功量为横坐标,血乳酸浓度为纵坐标作图,将乳酸急剧增加的拐点对应的血乳酸浓度确定为乳酸阈,而此时的运动强度就是乳酸阈强度。
②通气阈的测定:在渐增负荷运动中,将肺通气量变化的拐点称为“通气阈”,通气阈是无损伤测定乳酸阈常用的指标。其具体方法是受试者在自行车功率计或跑台上进行渐增负荷运动,通过气体分析仪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量、摄氧量、二氧化碳呼出量等生理参数,以运动负荷时作功量为横坐标、肺通气量等指标为纵坐标作图,将肺通气量、二氧化碳呼出量等指标出现急剧
增加的拐点确定为通气阈。
(3)乳酸阈在体育运动实践中的作用
①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由于乳酸阈较少受遗传因素影响,通过训练可以大幅度提高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因此乳酸阈值的提高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②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因为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既能使呼吸、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供能,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限度。
11.有氧运动抗衰老的作用表现有哪些?
【答案】有氧运动抗衰老的作用表现在:
(1)有氧运动使衰老过程中的失骨作用延缓,经常进行抗阻练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保持肌肉体积及力量,降低其衰老的速度。
(2)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改善内分泌功能。
(3)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推迟呼吸肌的老化过程,提高肺通气量。老年人长期进行耐力练习,可改善动静脉氧差、提高最大摄氧量。
(4)坚持长期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免疫系统功能、推迟免疫器官衰老。
12.简述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的过程。
【答案】(1)平静呼吸时,膈肌收缩使穹窿顶下移,并推挤腹腔脏器向下,扩大胸廓上下径。肋间外肌收缩,肋骨沿肋椎关节旋转轴上提并向外侧翻转,同时胸骨也随之推向前上方,使胸廓前后、左右径扩大。胸廓扩大时,肺随之扩张,肺容积的増大使肺内压下降,当低于大气压时,空气进入肺泡,形成吸气;膈肌和肋问外肌的舒张,加之肺和胸廓的弹性回缩与重力作用,以及腹腔脏器恢复到原状的作用,使得膈肌、肋骨回位,胸廓缩小,肺亦随之缩小,随着肺容积的缩小,肺内压上升,当高于大气压时,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形成呼气。
(2)用力吸气时,除主要的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外,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加吸气量。用力呼气时,除上述吸气肌舒张外,还有肋间内肌与腹壁肌的同时收缩,前者使肋骨充分下降,后者牵动胸骨向下,并使腹内压増加,使内脏推挤膈肌上移,从而促使胸廓进一步缩小,呼气加深。
13.衰老过程中人体机能能力下降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衰老过程中人体机能能力下降的表现有:
(1)神经系统
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发生中枢处理信息的能力降低、感受器退化、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和平衡能力下降等变化。具体表现为听力、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对刺激反应迟钝,容易疲劳,恢复速度减慢等。
(2)运动系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