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运动生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心血管中枢
【答案】心血管中枢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心血管中枢分布于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但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
2. 反馈控制系统
【答案】反馈控制系统是指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的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是基于反馈原理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又称闭环控制系统。
3. 运动员血液
【答案】运动员血液是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但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血液。运动员的血液具有的特征有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黏度下降等。
4. 一般性准备活动
【答案】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5. 高原服习
【答案】高原服习是指人体在高原地区停留一定时期后,机体通过对低氧环境产生各种适应性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缺氧的出现症状明显减轻的现象。不同个体的适应能力不一样,且与海拔高度、个体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6. 最大氧亏积累
【答案】最大氧亏积累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一般持续运动2~3分钟),完成该项运动的理论需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它是衡量机体无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优秀的短跑运动的最大氧亏积累值明显高于耐力项日运动员。
7. 氧离曲线
【答案】氧离曲线是指反映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关系的曲线。氧离曲线呈S 形,可分为三段,分别有着不同的生理学意义。上段比较平坦,说明在这个阶段氧分压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不大,这为机体摄取更多的氧气,提供了保障。中段较陡,表明在此阶段内氧分压下降引起血氧饱和度降低,该阶段的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正常状态下组织细胞氧气的供应。下段曲线坡度更陡,表明氧分压稍有降低,血氧饱和度就显著下降,氧离曲线的下段坡度最大,它代表了氧的储备使机体能够适应组织活动增强时对氧气的需求。
8. 协调性
【答案】协调性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各器官、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配合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反应速度的快慢由人体生物原因决定的能力。
二、简答题
9. 简述肌肉力量的定义及其分类方法。
【答案】肌肉力量是指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肌肉力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肌肉收缩形式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
①静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使机体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②动力性力量
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使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它可进一步分为向心收缩力量、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
(2)按表示方法不同划分
根据表示方法的不同,分为:
①绝对力量
绝对力量是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
②相对力量
相对力量是指以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或肌肉横断面积等为单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3)按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
根据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分为:
①最大肌肉力量
最大肌肉力量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②快速肌肉力量
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③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10.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人体生理机能调节的控制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控制系统完成。
(1)非自动控制系统
刺激决定着反应,而反应不能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无自动控制的能力。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能通过反馈活动改变控制部分的活动。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在体内非自动控制系统的活动较少。
(2)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具有自动控制能力。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不断受受控部分的影响,即受控部分不断有反馈信息返回输入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在不同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是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某些化学成分的浓度)或机械信号(压力、张力等)。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①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处于稳态的重要调节机制。如调节正常体温、血压、心率和某些激素水平等指标的平衡。
②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正反馈往往是不可逆的,是不断增强的调控过程,直到整个生理过程结束为止。如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凝固等。
(3)前馈控制系统
在调控系统中,有时干扰信息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效应发生变化的同时,还可以直接通过感受装置直接作用于控制部分,使机体的控制过程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和反应滞后的现象,从而更有效地保持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条件反射活动是一种前馈控制系统活动,富有预见性,更具有适应性意义。
11.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包括:阶段性和程序性、速度的不均衡性、时间顺序性及统一协调性。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程序性
①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由不同的发育阶段组成。根据这些阶段特点,加上生活、学习环境的不同,可将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成几个年龄期;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②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序,各阶段间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奠定必要基础; 任何阶段的发育出现障碍,都将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影响。
(2)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均衡的。因此,生长发育速度曲线呈波浪式。从胎儿到成人,先后出现两次生长突増高峰:第一次从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第二次发生在青春发育早期,女孩比男孩早两年左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