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大学运动生理学(同等学力加试或跨专业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运动后蛋白尿

【答案】运动后蛋白尿是指健康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尿。尿蛋白阳性率及尿蛋白量与运动强度、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被视为尿蛋白阴性。但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即尿蛋白阳性,经一定时间休息后,尿蛋白自行消失。

2. 自分泌

【答案】自分泌是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祀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或者说激素分泌后在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本身。自分泌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本身,调节细胞因子产生细胞自身和邻近同类细胞的活性,多数在局部发挥效应。

3. 胶体渗透压

【答案】胶体渗透压是指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血楽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于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由于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应激反应

【答案】应激反应是指人体对超出所能适应的而且有害的环境变化所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刺激时,血中ACTH 浓度会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会大量分泌。应激包括警戒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三个时期。生理应激的三个时期(无衰竭期)是:代偿反应期、适应期和恢复期。应激反应既具有适应性的意义,也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5. 运动员血液

【答案】运动员血液是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的性状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但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血液。运动员的血液具有的特征有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黏度下降等。

6. 血液循环

【答案】血液循环是指通过心脏的收缩,使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内周而复始流动的过程。其功能有:①实现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②运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实

现机体的体液调节;③维持内环境各项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帮助白细胞实现防卫功能。

7. 胰岛素抵抗

【答案】胰岛素抵抗是指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肝细胞对正常浓度的胰岛素产生反应不足的现象,亦即这些细胞需要更高的胰岛素浓度才能对胰岛素产生反应。它是II 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8. 运动性月经失调

【答案】运动性月经失调是指女性运动员由于持续大强度、长时间、大负荷的剧烈运动而出现初潮延迟、黄体功能不全、无排卵、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月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的现象。运动性闭经的发生率从运动女性的

到优秀运动员的高达不等。运动性月经失调会影响骨的健康、脂代谢、骨豁肌代谢,对女性身体危害极大。

二、简答题

9. 简述体温调节机制。

【答案】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体温调节机制分为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

(1)产热过程

机体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

量约占用于做功,其余都以热能形式发散体外。产热最多骨骼肌产热以上。冷环境刺激可引起骨骼肌的寒颤反的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和骨骼肌。内脏器官的产热量约占机体总产热量的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剧増,可达总热量的

应,使产热量增加

(2)散热过程

体表皮肤可通过福射、传导和对流以及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所以散热过程又叫物理性体温调节。辐射是将热能以热射线(红外线)的形式传递给外界较冷的物体;传导是将热能直接传递给与身体接触的较冷物体;对流是将热能传递给同体表接触的较冷空气层使其受热膨胀而上升,与周围的较冷空气相对流动而散热。空气流速越快则散热越多。这三种形式发散的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其中以辐射散热最多,占总散热量的散热的

速度主要取决于皮肤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温度越高或环境温度越低,则散热越快。当环境温度与皮肤温度接近或相等时,上述三种散热方式便无效。如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则机体反而要从环境中吸热。

10.简述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标准。

【答案】肥胖是脂肪在体内积累过量的表现,在肥胖诊断实践中,肥胖度(%)、体质指数

倍。产热过程主要受交感-肾上腺系统及甲状腺激素等因子的控制。因热能来自物质代谢的化学反应,所以产热过程又叫化学性体温调节。

和腰臀围比值都是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标准为:

(1)肥胖度

肥胖度

标准体重

肥胖度的诊断标准如下:

(2)体质指数

定为 可用来判断肥胖程度,一般认为, 体质指数(BMI )是体重(kg )与身高(m )平方的比值,即界卫生组织(WHO )2002年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 大于

超重,大于定为肥胖。

(3)腰臀围比值(腰围/臀围,WHR )

腰臀围比值(WHR )是以脂肪分布来评价患病危险几率的一种简便方法,研究提示,若男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0.95, 女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0.80, 患病率就会大幅度增加,专家建议,男性腰臀围比值大于或等于1.0,女性大于或等于0.85, 就必须实施减肥。

11.“极点”出现以后,如果继续坚持运动,为什么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

【答案】(1)“第二呼吸”的定义

“第二呼吸”是指“极点”出现后,如果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一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便会逐渐减轻或消失,此时呼吸变得均匀自如,动作变得轻松有力,运动员能以较好的机能状态继续运动下去。

(2)“第二呼吸”的产生原因

①“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运动中内脏器官惰性逐步得到克服,氧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

“第二呼吸”是运动中机体重新建立平衡的一种表现。

②由于极点出现后运动强度的下降,使运动的每分需氧量减少,这样机体的内环境得到改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阶段的结束,机能水平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12.什么叫翻正反射? 简述翻正反射的过程及发生的机制。

【答案】(1)翻正反射的概念

翻正反射是指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些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翻正反射比状态反射复杂,它有赖于中脑的协调。视觉在翻正反射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2)翻正反射的过程和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