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从口语传播的角度来看,新闻发布会上应该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答案】新闻发布会是组织传播各类信息的最好形式之一。从口语传播的要求来看,在新闻发布会的进行过程中有下列事宜需要特别注意或事先策划:

(1)要注意会议接待人、主持人、发言人的角色搭配。接待人的作用主要是引人入场,因此其用语必须讲究礼貌,任何在记者面前的无礼用语和怠慢态度都不应发生,这里需要的是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主持人的作用是调度和控制会场气氛,因此,他要善于辞令,语言要幽默,形式要活跃,以避免或消除过分紧张的气氛。而发言人是代表组织出面的,因此,态度要庄重,用词要准确、贴切、精当,必要时,也可夹杂幽默风趣的话语,但谨防弄巧成拙。

(2)处理好应该回避的技术性问题。新闻发布会免不了会有记者提出一些组织者事先没有认真考虑过的问题,这类问题有的是一时回答不了的,有的是一时不便回答的,有的还涉及不可公开的机密。对于这类间题,可以采取软性回避的态度,但不能强硬地拒绝回答,老资格的发言人往往通过口语变化向记者解释这类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转换了话题。但这并不是要给提问者和听众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该解释的问题还应当解释清楚,但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争取巧妙地转移主题,以免造成尴尬局面。一般说来,记者也是通情达理的,当你已做了必要的解释并及时地调换话题后,他也就不便继续追问了。

(3)始终保持镇静、温和、礼貌的姿态。一般情况下,要保持镇静、温和、礼貌的姿态并不难,但如果记者或与会者故意、突然地发难,主持人和发言人仍要保持这种姿态就有一定的难度。有良好公关意识的主持人或发言人,总是避免粗暴地打断记者的发言,也不会采取非言语动作暗示或阻止他们提问,他们仍将保持温良恭检让的镇静态度听取记者的发言,并做出得体的、不卑不亢的答复。

(4)灵活运用信息发布的两种形式。在记者招待会上发布信息,至少有两种形式:①陈述、说明或解释一定的事实; ②显示和表露一定的态度和立场。一般说来,前一种形式比较能让听众满足,因为在对事实的陈述、说明或解释过程中往往包含了说话者的态度和立场。所以一般说来,能用前一种形式时,就尽量采用前一种形式。当这种形式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充分运用时,采用后一种形式同样可达到信息发布的目的。

2. 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环境与人口素质的提高使公关“公众”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答案】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知识、新观念的传播,新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和以互联网为驱动力的通讯工具等不断创新与应用,现代人口的素质自然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和平环境与

人口素质的提高使由人口不断提供后援的各类特定公关“公众”具有以下新的特点:

(1)各类公关公众尽管在不断地分化、解散或重组,他们的自主独立意识都普遍增强,不再被动地盲从环境(社会环境一一包括国家、社区及所在组织的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等),为其左右,而养成了不同程度的自觉反思习惯,有的还有了改造环境的愿望与行动。

(2)各类公关公众群体交流的个性化正在形成趋势。

这种以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人为主体的交流,尽管仍然以某个“公众”的名义来发言,但他或她的个性注入已经使传统意义上“公众”概念起了质上的变化。如何具体地来对待各个“公众”中的个体成员,己经成为公共关系主体工作的新的挑战。而各种公众规模的群体交流越来越成为公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们在社会运行中可能对社会整体产生影响。

(3)公众的自发活动己形成一股潜在的、独立的社会势力,其能量与作用足以与组织对峙,并有可能对有关组织的经营决策产生直接影响。

变化了的并永远变化着的各类公众,在新的现代公众社会环境中对公共关系的需求,跟社会组织与社会公众领袖一样,将不断地主客换位,彼此充满期待和热情,因为公共关系己经成为现代公众社会中组织与公众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劝说、协调平衡、理解支持必不可少的一种活动。

3. 简述社会关系调节机制的运用原则。

【答案】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的运用须遵循三个原则:

(1)要调节社会关系,就需要寻找和确定关系双力一的共同点。

关系双方的共同点是调节双方关系的基石一一任何无共同点可言的事物,是没有建立关系的可能的。从客观上讲,人类之所以能够组成各种社会关系是出于人们生存和生产的共同需要,这种共同需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上,关系双方还有其他共同点,找到和确定这些共同点,双方关系才能在调节过程中求得最大限度的协调和平衡,即所谓“求大同,存小异”。反过来,如果关系双方不在寻求共同点上下工夫,而只注意双方的矛盾所在,那么关系就很难协调和平衡起来。

(2)调节社会关系要选择适当有效的调节手段。

关系双方共同点的确定与调节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点是在调节过程中确定的,所以它离不开调节手段的选择和运用; 反过来,调节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又离不开双力一对共同点的认识。两者的交互作用,正是社会关系调节的内在机制。

(3)运用社会关系的调节机制,要谨慎选择三种基本处理取向。

①补偿性取向。即通过补偿关系的一方(有时是双方甚至三方)在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损伤或损失来达到关系协调和平衡,补偿性的方法是赔礼道歉、经济补偿等。

②惩治性取向。即通过压制或剥夺关系的一方(有时是双方甚至二方)在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无理或非法要求以求得关系的调节和平衡,惩治性的方法包括法院对无理要求的驳回等。

③辛卜偿、惩治性取向。即既有补偿性的特点,又有惩治性的特点,这也是我国目前解决民事纠纷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取向,如民事调解中最常见的方法有:惩治一方,补偿一方; 双方罪

错的都惩治、损失的都补偿。公共关系作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一种调节活动,其调节机制上的处理取向大多是组织向公众进行补偿,但有些社会组织一一如某政府部门一一对公众中的害群之马,也会予以惩治,以此来补偿最大多数的公众成员的损失或损伤。

4. 简述公共关系的作用。

【答案】公共关系有如下作用:

(1)监测作用

公共关系的监测作用是通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反馈来发挥的,其实质是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有利有理的运用。公共关系的监测作用体现在对内监视和对外监测两个方面.

①对内监测作用。对内监测是指对主体即组织自身而言的。它是通过不断的信息采集、处理和反馈,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细微变化的把握,来对组织运行状态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进行监测的。公共关系的对内监测作用是通过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来实现的。

②对外监测作用。对外监测是指对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对组织的行为或态度的监测。这种监测必须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及时掌握与自身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及其走向,以监视和预测公众的态度及其行为变化趋势。

(2)凝聚作用

公共关系的凝聚作用是对组织内部而言的。公共关系是一门“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艺术,因此,它必然有凝聚作用。

(3)调节作用

这种调节作用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是对各种日常摩擦的调节。任何组织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然会产生各种摩擦,公共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减少这类摩擦系数的成效,就像“感情互动”、“上下对话”、“礼貌待人”等公共关系部门组织的专门活动,能直接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发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②公共关系的这种调节功能不仅表现在预先调节上,也可以体现在摩擦或纠纷发生之后。它能及时地防止矛盾的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或纠纷给组织带来的危害。

(4)应变作用

①组织因自身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为改变此种不良状况,公共关系就要发挥其应变作用。

②组织因外部原因形象受损或与公众的关系出现问题。为改变这种不利于组织的状况,公共关系就要发挥其抵御作用。

5. 广告运动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广告运动并不等同广告,广告只是一种传播形式,而广告运动则是利用这种特定传播形式的种有时间持续性和空间延展性的活动,具有规模大耗资也大的特点。一个良好的广告运动一般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市场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