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4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监督权
【答案】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其是公民参政权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的一种最具活力的监督,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公民通过自己选举的国家代表机关代表行使的监督权。国家代表机关行使监督权是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地位出发,对政府行使诸如询问、质问、视察、调查、建议等权力。在某些国家里,议会还拥有批准或任命高级官员的权力。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则是公民的参政权利之一,是一种直接的政治监督权; 主要包括五项内容,即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
2. 3R
【答案】3R 是指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方式。1929年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通过“3R ”即复兴(Recover )、救济(Relief )、改革(Reform )的方式进行国家干预,用经济学的语言说就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管制; 增加政府开支,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 为民众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具体政策举措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财政扩张。为了重振经济,罗斯福政府以巨额财政赤字为代价,通过发行巨额国债,筹集巨额公共资本,继而投入了大规模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的公共投入作为“引动水”引动了社会投资。
(2)政府管制。罗斯福新政确立了一个管制市场,确立了美国式的管制资本主义。,通过规章制度和公众的监督来对大企业和垄断进行管制。管制的目的,包括从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到工作条件、平等公正和社会政策等广泛的内容。
(3)社会福利。罗斯福新政试图通过建立包括救济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拯救穷人,缓和劳资之间的矛盾,缓和财富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的状况,维持社会的基本稳定。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实现社会公平。
3. 公共选择
【答案】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的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即把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这种过程或机制表现的是关于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或者“政治市场”的集体选择。公共选择的主体包括政府、官僚、政党、选民等。公共选择是“集体”以公共产品为对象,通过政治市场按照一定的政治程序做出的选择。这是公平选择与市场选择的根本区别。
4. 逆向授权
【答案】逆向授权是指下属将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上交,使上级授权主体又成为授权的客体的现象。逆向授权是行政授权的负面效应,使上级成为下属的牺牲品,在授权过程中必须加以克服。克服这一现象的关键在于上级授权者事先要考虑授权客体能够接受权力的能力。
5. 周期性赤字
【答案】周期性赤字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赤字。具体表现为:当经济陷入衰退时,收入减少了,因此人们支付的个人所得税也相应地减少了,在实行超额累进所得税的国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公司的利润减少了,因此公司所得税也减少了。同时,在经济陷入衰退时,政府支出倾向于增加,失业保障支出和政府救济都增加。即使决定税收和政府支出的法律没有任何变动,财政赤字也会增加。周期性赤字的总量是全部财政赤字减去结构赤字之后的余额。其主要体现的是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一般作为内生变量看待,随经济的波动而变动。一般来说周期性赤字是任何国家都可以接受的。
二、简述题
6.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行政责任的发展阶段
【答案】从大的发展阶段看,资本主义国家的行政责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自由资本主义基本形成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趋于完备时期。
(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这时期的初期阶段,无论是政府的行政责任还是官员个人的行政责任都是有限的。国家至上论、主权无责论、国家无责论、国家正确论等理论任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稍后一些时期,当国家责任无可逃避,终于得以区里的时候,西方国家又出现了以“国家豁免说”为中心的国家免责论,即国家完全豁免说,实际上仍然强调国家无责。根据这一理论,“代表国王或以国王名义行事的机关或官吏,即使产生侵权的后果,也不可能在法院里被起诉。只有在某种行政行为触及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时,受害人才可以通过请愿,取得国王的许可命令,向行政机关提出赔偿损失的额要求。但受害人仍不能控告国家或要求国家负责赔偿”。尽管如此,“国家有责”的原则毕竟已经确立,这就为全面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提供了充足的先决条件。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垄断阶段。在这个时期里,西方国家普遍强化了以政府为核心的国家机器,政府开始全面介入和干预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并加剧两类社会矛盾:一类好似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矛盾,另一类是统治阶级之间在既得利益方面的矛盾,进而难以避免地引起社会各个阶层对政府及其官员行政行为的关注。至此,建立较为完备的行政责任体系的历史条件趋于成熟。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西方国家的行政责任制度得到最终确立:其根本原则从法理上得到确认,从法律上得到确立、从制度上得到确保。具体表现在:
①行政责任在西方各国普遍得到宪法和法律的完全肯定;
②国家过错责任广泛适用于政府及其官员的行政行为;
③行政责任形成了完备的相关法律体系。
7. 简述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答案】(1)我国公共行政研究的特点
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关于公共行政的研究也相应呈现出了某些后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共行政研究发展迅速。我国的行政学研究自80年代中期以加速度的节律迅速发展,表现为学科体系、学科分化、应用研究不断扩大和深入,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领域开始触及世界公共行政研究的某些前沿问题;
②理论研究缺乏创造性和深度。我国目前的许多研究还停留在对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理论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度明显不够,尤其缺乏依靠自身的力量开掘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理论研究意义的命题、课题、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
(2)我国公共行政研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我国公共行政管理面临着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模式。这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社会总体发展水平、所有制状况、经济体制、传统文化、权力关系并确定与之相一致的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我国正处在历史的转型期,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任务尚任重道远,建设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亦还需要从事大量艰苦的工作。
②研究我国国家行政管理的内部机制。从政府的结构、比例与行为、运作的结合出发理顺关系、分清权责、减少不必要的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不断增强行政效果。
③研究我国的公务员(文官)制度。关键在于将宪法原则、国家制度、民族传统、社会规范、经济实力、全民文化素质与世界通则相结合,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和职业保障制度,吸引、考选、任用、提拔优秀人才,调动政府公务员的积极性。
④研究我国行政管理的民主化进程。其主要问题是实现公务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领导人决策与群众参与决策、政府决策与公众决策的统一,决策制定、实施与决策有效反馈的统一。
⑤研究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其要义是要制定一套能够“依法行政”的制度,以及保证这种制度、使之切实有效的监督、控制制度。
⑥研究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战略。依据国情制定相应的规划,使我国的行政研究后继有人、继往开来,不断发展,为促进我国国家行政的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不懈努力。
8. 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之间的关系。
【答案】(1)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领导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职位与任职者——对应;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领导者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职务上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