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9 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20 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29 2017年东南大学5h0心理学研究方法综合之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35
一、简答题
1. 元分析技术是什么?如何进行元分析?
【答案】元分析是对已有的同类课题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整合独立研究的成果,以获得普遍性、概括性结论的方法,它是研究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
元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为
(1)文献检索
进行元分析,首先要对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同或相似的有关研究资料进行收集,即文献检索。所检索的文献的全面性,直接关系到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文献检索时应注意利用现代化的检索技术(如计算机文献库、数据光盘等)以提高检索效率。如果是手工检索,更应注意收集资料的全面性。既要注意收集不同发表倾向的刊物刊载的研究资料,又要注意收集未公开发表的研究资料,如学位论文等。研究者在收集资料时应本着客观中立的态度,切忌按照自己已有的研究假设去选择符合的研究资料。
(2)资料的分类
资料的分类实际上是一个定性分析的过程,是测算研究结果的基础。研究的分类是按照研究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维度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资料特点而定:
①根据被试的特征,如被试样本容量及随机化程度、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
②根据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的类型、实验处理的随机化程度、变量的类型及控制、研究结果的显著性程度、测量指标的有效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的概括性等维度进行分类。
③根据研究者的特征及研究完成和发表的日期、所刊载的期刊类型和特点等维度进行分类。 研究资料的分类结果一般以编码表的形式呈现。编码有两种方式:以与研究方法有关的维度进行的“方法编码”和以与研究的内容有关的维度进行的“内容编码”。
(3)研究结果的测算
对研究资料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研究的结果进行测算。主要需要测算的两个指标是统计显著性和效应量(即实验处理的效果大小)。效应量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如果一个研究有多个因变量,还需计算出该研究的平均效应量。计算出每一研究的效应量后,还需对效应量进行合成。
(4)综合评价,作出结论
对各研究的统计显著性水平和效应量进行合成后,就要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并作出总的
结论。一般合成后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05,但效应量的大小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应根据正态分布情况作出解释和结论。习惯上,以平均效应量为实验处理效应较小;为效应中等;为效应较大。在对效应量作结论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
2. 解释受测者的心理测验分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测验分数的解释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第二,如何将测验分数的意义告知给受测试者。
在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功能,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与概念。
(2)对导致测验结果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为了能对分数作出有意义的解释,必须将个人在测验前的经历或背景因素考虑在内。
(3)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一定要依据从最相近的团体、最相匹配的情境中获得资料。
(4)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测验分数不是了解学生的唯一资料,为正确了解其心理特质尚需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5)对测验分数的解释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倘若使用确切的分数,应说明这些分数不是精确的指标,而是我们对某人真实分数的大体估计。
(6)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如需加以比较,必须将二者放在统一的尺度上。
3. 结合一两项跨文化研究实例,讨论跨文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难点及其对策是什么?
【答案】跨文化研究中确认文化差异是比较困难的。跨文化研究的一般思路为分别考察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成员的某种心理特征或行为表现,若发现同一文化组内的成员无显著差异,而不同文化组间的差异显著,刚认为存在文化差异。然而这种差异不一定就是群体间在文化变量上的差异,而可能是其他无关变量带来的,如年龄、种族、宗教信仰和社会地位等变量可能混入文化变量,造成结果的差异。
例如,二站时期,美国曾对大量的应征入伍者进行智力测验(主要是α测验和β测验),结果发现黑人平均得分比白种人低10〜20分,从而一度曾得出黑人智力比白人低下的结论。但后经研究表明,这样的结论存在很大偏差,依据白种人的文化背景编制的测验往往不能完全适用于文化背景与其不同的黑人。除了智力变量外,很可能也混入了由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地位等因素造成的变量,从而造成了测验结果的差异。
为了尽可能的减轻这种差异,跨文化研究一般常用的对策如下:
(1)严格的实验设计
严格的实验设计可以分离或控制无关变量。但由于可能混入文化变量的无关变量很多而且关系复杂,对于其中的一些变量完全不能了解或知之甚少,无法进行测量,因而分离或控制的方法也不能够完全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而确认文化差异。
(2)文化适应指标差异法
文化适应指标差异法的具体做法包括:
①对欲考察的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寻找能够区分不同文化的变量或特质。
②确定文化适应指标,将外来的文化群体中的个体从未适应到已适应进行等级分类。
③比较适应水平不同的被试在已经区分出的文化变量或特质上的差异,如果外来文化的被试的适应水平与文化差异呈很高的负相关,亦即文化适应水平越高,观察到的文化差异越小,就说明文化差异确实存在。
但是,文化适应指标差异法只适用于一种文化中的另一种文化的个体,而且存在文化同化;对于相距很远、互无关系的多种文化,则难以寻找文化适应指标,因而难以应用这种方法。
(3)其他方法
跨文化研究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是考察不同文化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价值的心理学概念和资料,并将其与心理学理论联系起来。这种比较方法的中心问题是跨文化的可比性,文化的对等性是其必要前提。
①测量与任务的可比性
在心理与教育的跨文化研究中,经常使用心理与教育测验。这些测验的编制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其理论和内容都存在显著的文化偏向。在跨文化研究中实现绝对的文化公平是不可能的。因为个体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渗透着文化的影响,排除了文化因素,测验就缺乏了具体的内容,因而就不能测量任何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
研究者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减少文化偏向的影响。在测验的编制与修订上应注意文化问题,尤其是修订异质文化的测验,不仅要运用翻译技术,而且还要运用项目反应理论、反应类型法、音位一语音综合法、回归法、内部结构一致性检验,使其内容适合所要应用的文化中的个体的经验与习惯;在施测程序上,要严格控制施测环境与程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保证测验结果的可比较性;在测验结果的解释上,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解释,不可以一种文化中的常模解释另一种文化中的个体的测验结果。此外,在现场研究中应用测验方法可能比在实验室研究中应用更为有利。
②取样的可比性
跨文化研究中取样的代表性可能影响到研究的科学性。如果运用实验法,最好能选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这样既可以获得某一文化中的被试的整体情况,又可以避免因取样造成的差异混入文化差异。如果运用心理人类学方法,则涉及到民族或文化样本的选取问题。样本选取可能受到现有资料的限制,有许多民族或文化的特质或变量尚无充足的研究和记录;多种样本文化可能来源于同一祖先文化,这些同源文化可能有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关联,难以简单比较;样本文化的单位大小难以确定,单就人口而言,各种文化或民族就差异悬殊,统计差异也难于解释;文化资料的客观性、准确程度以及分类标准的客观性也难以保证。
4. 哪些课题适合采用现场观察研究?
【答案】(1)现场观察研究适用于许多变量关系还十分模糊的课题,也就是说还没有或不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