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27心理学基础综合(自命题)之社会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本归因错误

【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在进行归因时,经常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现象。产生基本错误归因的原因包括:①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结果的影响;②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因于行动者,而忽略其环境背景。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还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评价他人时习惯于作内部归因,而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习惯作外部归因。

2. 角色冲突

【答案】角色冲突是指个人在生活中扮演同一角色由角色的不同要求而引起角色内的矛盾冲突,或者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而引起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前者为角色内冲突,指一个人担任某一角色,但无法同时满足多方面要求时引起的心理矛盾和行为冲突。表现为不同群体对某一角色有不同的角色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困境;或者角色主体对规定的角色行为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理解,但必须履行时,其角色行为上的冲突。后者为角色间冲突,指一人身兼数个角色时产生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冲突。产生角色间冲突的原因包括:①个人因素。个人不具备扮演该角色的能力和条件;对来自他人的角色期待,自己有着矛盾的理解;持有妨碍特定角色扮演的态度和要求。②情境因素。角色期待不明确,成员之间不一致;角色范围缺乏明确性;共有同一角色的伙伴之间,对角色的期待、角色允许范围和禁止范围的认知不一致;角色缺乏连续性;同时占有两个以上的位置而发生矛盾;缺乏能激励角色扮演的报酬等。③社会文化因素。角色关系与社会文化的价值规范是否一致。

3. 态度与偏见

【答案】态度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三部分。认知成分指个体如何知觉态度对象,认识其概念内涵,基本上由对态度对象的知识或信息构成,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相信与不相信。情感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评价,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喜欢与不喜欢。行为意向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倾向,反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意图及准备状态。可由外显的行为推知个体的态度。偏见是指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偏见与态度有关,但又不同于态度。它与态度的情感要素相联系,它对他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而非认识之上。

4. 人际距离

【答案】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直接交往接触时所保持的相互间的客观距离。其类型包括亲密距离、亲近距离、交际距离、大众距离等。其影响因素包括:交往双方的相近性、个性互补性、外貌和个性品质的吸引力、个人能力专长、交往的频率、性别、交往的环境等。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之间的情感倾向性和行为倾向性,体现了人际交往中双方的亲密程度,可以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测量。霍尔(E.T.Hall )把各种交往距离用英尺加以表示。

二、多项选择题

5.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特定灾变环境下人们社会心理的变化?( )

A. 资源匮乏效应

B. 力量微薄效应

C. 共同事件效应

D. 赤裸人效应

【答案】ABCD

【解析】在特定的灾变环境下,人们的社会心理出现的变化包括:资源匮乏效应、力量微薄效应、恐惧和自信减弱、共同事件效应、隔绝人效应、赤裸人效应、沦落人效应、失范效应。

6. 广义的侵犯包括( )。

A. 反社会性质的侵犯

B. 亲社会性质的侵犯

C. 被认可的侵犯

D. 自我防卫性的侵犯

【答案】ABC

【解析】侵犯行为简称侵犯,也称攻击行为,是个体有意伤害他人的行动。侵犯是由侵犯动机引起的。广义的侵犯是由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及社会评价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包括反社会性质的侵犯、亲社会性质的侵犯和被认可的侵犯。狭义的侵犯专指反社会的侵犯。

7. ( )是竞争的基本条件。

A. 对同一目标的争夺

B. 可能出现零和冲突或双赢结局

C. 应按社会规范进行

D. 互相交流与感情分享

【答案】ABC

【解析】竞争是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争夺一个共同目标的行为。其基本条件是:①只有双方对同一目标进行争夺才能形成竞争。②目标较为稀有或者难得。③争夺中可能出现零和冲突(一方赢,另一方输),也可能出现双赢结局。④竞争是有理性的,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进行。

8. 类别化的过程受到( )方面的影响。

A. 易取性

B. 对比的切合度

C. 规范切合度

D. 熟悉性

【答案】ABC

9. 侵犯的影响因素有:( )。

A. 物质条件

B. 个性特点

C. 情绪唤醒水平

D. 道德发展水平

【答案】BCD

【解析】侵犯的影响因素有:情绪唤起水平、道德发展水平与自我控制、社会角色与群体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介。

10.爱情的特点包括( )。

A. 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发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

B. 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C. 爱情有其生理基础,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D. 爱情是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

【答案】ABCD

【解析】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包括:①相异性,爱情一般是在异性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不含同性恋;②成熟性,爱情是在个体身心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幼儿没有爱情体验;③高级性,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④生理性,爱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上的依恋;⑤利他性,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衡量一个人对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可以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

11.凯利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 )。

A. 行动者

B. 刺激物

C. 环境背景

D. 对象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