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社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从众
【答案】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如助人情境中跟随大家旁观,暴乱中跟随大家一起破坏等;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如顺应风俗,习惯,传统等等。
2. 应激
【答案】应激也被译为“压力”,是指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身心紧张状态,可见于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从不同的角度,人们对应激存在不同的解释。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反应,是通过特殊的综合征(一般适应综台征)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 包括生物系统内非特异地被引起的所有变化。心理学家认为,生理学的应激观不够全面和完整,它还包括心理方面,是个体的整体反应,可指:①造成紧张的刺激物,即塞里称的应激源;②紧张状态本身,即特殊的身心紧张状态;③对应激源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适度的紧张对人有益,过强过久的紧张不仅会损害人的学习与工作,而且会威胁人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因此,应激这一涉及健康和生命的重要课题,要求人们采用多学科结合的途径加以探讨与解决。
3. 归因
【答案】归因是个人从主观的感受与经验出发,将别人或自己所表现的行为或某事件的发生归属于某种原因的过程。通常将其分成内在归因和外在归因。前者将行为归结于行为者本身内在的原因,如人格、情绪、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将行为归结于外部环境因素,如工作设施、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等。归因使得人们对事物有预见性,它使人们对周围世界和自己有一个相对固定、前后一致的看法,使得人们能够适应世界。即便是错误的归因,错误的预见,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4.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其内容涉及社会和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传统观点认为社会化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在学术界则主张终身社会化的观点,认为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对个体重新
进行社会化的过程称再社会化。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爱情?爱情有哪些类型?
【答案】(1)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人对异性产生的兼具浪漫色彩和性色彩的高级情感。
(2)爱情的类型 ①诺克斯和斯波拉科夫斯基(
成熟之爱两种类型。
②马斯洛(
③伯斯切德与沃尔斯特(
④凯利(
型:
a. 圆熟爱。亲密、激情与承诺都很高,三者交互作用,表现出爱的本质。这种境界很难达到,只有在新婚蜜月期才可能有较多表现。
b. 友伴爱。亲近和承诺高,激情很低。这种爱比较平淡,较多地发生在青梅竹马的两性之间,到了适婚年龄就结婚。
c. 愚爱。激情和承诺很高,亲近感很低。两人刚认识就产生激情,许下结婚的承诺。但因为彼此不十分了解,激情会随时间慢慢淡化,变得感觉陌生而不和谐。
d. 浪漫爱。亲密与激情很高,承诺较低。两个人都较少考虑结婚和终身相守,结婚之后也喜新厌旧、寻找婚外情人。
e. 喜欢。亲近感很高,激情和承诺都很低。两人彼此熟悉、欣赏与契合,出于友情或认同感而建立起婚恋关系。
f. 欲爱。激情成分很高,亲密感很低,承诺只发生在一见钟情的时候。两个人一见钟情,激情过后爱情也就枯萎。
g. 虚爱。承诺很高,亲密和激情偏低,结婚多年但缺乏亲密和激情。
h. 无爱。两人之间三个成分都很低,只是普通朋友或视为路人。
⑥最著名也被广泛接受的分类是由约翰•阿伦•李(
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和三种次要的类型。
a. 三种主要类型
激情之爱。是一种包含性爱渴望的激情性情绪感受,恋爱者追寻理想中的情人形象,注重外貌吸引力,力求讨好对方,带有浓重的罗曼蒂克色彩。
游戏之爱。是一种放荡和玩乐主义的爱,较少长期性承诺. 更多游戏色彩,不会较多地投入真实情感。
)把爱情分成浪漫之爱和 )把爱分为以需求及依赖为基础的爱和以自主及给予为基础的爱。)把爱情分成友谊之爱与激情之爱。 )把爱情分成激情爱、现实爱及利他爱。 ⑤在斯腾伯格的三角理论中,亲密、激情和承诺三个成分不同组合,形成了以下爱情关系类)提出的。他把爱情
友谊之爱,是一种爱恋与情谊间的联结,带着深厚的感情,享受对方的陪伴,从事相同且共享的活动。两人之间的关系显得轻松、自然。
b. 三种次要类型
狂热(占有/依赖)之爱。这种爱情近似于着魔,对对方的意念占满全心,经常对彼此的关系焦躁不安,再三要求对方保证其爱情的真实性,并充满嫉妒等强烈情绪。
理性(购物单式)之爱。这种爱情是现实性的,注重对方的客观条件,核算自己在爱情关系中的收益和成本,选择一个与自己匹配的伴侣。
利他之爱,是一种只关注对方幸福,不求回报的爱。其表达方式是温和且低调的。
每一种次要类型都由两种主要类型组成,但在合成后并不同于原来的主要类型。狂热之爱是由激情之爱和游戏之爱合成的,理性之爱是由游戏之爱和友谊之爱合成的,无私之爱是由激情之爱和友谊之爱合成的。
6. 民族文化与领导行为和领导有效性的关系是什么?中国民营企业领导行为有何利弊?
【答案】(1)关系
①文化指引和制约着领导者本身的行为选择;
②特定文化下被领导者的特点决定着特定领导行为的效果。
领导方式的选择必须考虑所在国家的文化,一般而言,专制型的领导方式适合于高权利距离的文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更适合于低权利距离的文化。
(2)利弊
①专制型领导行为适合服从性高、尊重权威的下级,能够促使他们负起应该负起的责任,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高。但如果下级具有平权性特点,则会产生不满,导致组织承诺低下,不愿献身于组织。
②差异性对待使得自己人更能献身于工作;但是外人的组织承诺感却很低,不认同组织,产生怠工、甚至故意破坏等行为。对两种人的不同对待导致不同的行为规则,会产生剧烈的内部冲突,造成情绪化的敌对气氛,危及公司的生存。对不同人运用不同考核指标和不同奖罚标准,当员工感到绩效良好不一定能得到奖赏的时候,工作动机就会降低。
7. 如何理解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你认为有哪些比较好的印象管理方法?
【答案】(1)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印象管理是一种控制或管理信息,以影响他人对自身印象的有目标指向的行为,是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传统的观点认为印象管理是职业政治家、商人惯用的伎俩,并将其与假装、诈骗等同。最近研究表明,印象管理是社会交往的基本组成部分,印象管理本身并无好坏,在人际交往中,印象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良好的印象管理策略能够润滑人际关系,使人们的交往顺畅的进行。印象管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辅助手段。
②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个人适应性的量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