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伊犁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依据研究结果,如何分析、确定变量关系?

【答案】对研究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作用之一,就是解释和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者获得了变量间的各种可能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可以解释和说明这些关系,从中寻找出最符合已有理论和实际的变量关系。

一般来说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三种类型。

(1)正交关系

正交关系也称虚无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从一个变量不可能推导或预测另一个变量的情况。如体重与学习成绩之间、性别与年龄之间就是一种正交关系。

(2)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也称相对关系,是指变量之问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在量上和方向上。相关关系有三种形式: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相关关系只表示了变量之间产生相应变化的关系,并未指出因与果。考察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相关关系分析法。

将具有相关关系的两种现象的成对观测值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从而直观地反映出它们的相关情况,这就是相关散点图。是确定相关关系最简便直观的一种方法。它直观地显示了两个事物的成对观测值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存在什么样的相关以及相关程度。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等:

①积差相关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

a. 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

b. 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

c. 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的关系。

②等级相关

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就要用等级相关方法。

a. 斯皮尔曼(Spearman )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

的等距、等比数据。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如下

b. 肯德尔w 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

肯德尔W 系数又称肯德尔和谐系数,是表示多列等级变量相廷程度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两列以上等级变量。

肯德尔和谐系数用w 表示,其公式为

③质量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将一列变量按事物的某一属性划分种类,而另一列变量则为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这种情况下求得的相关,称为质量相关。

a. 点双列相关

点双列相关适用于双列变量中一列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另一列变量为

二分称名变量,即按事物的某一性质只能分为二类相互独立的变量,如男与女、文盲与非文盲等。

点双列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b. 双列相关

双列相关系数适用于两列变量均为来自正态总体的等距(比)变量,而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划分为两个类别的数据。

双列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3)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某一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的关系。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①二者之间必须有可解释的相关关系。

②二者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因”的变化在前,“果”的变化在后,二者顺序不能改变。

③二者不能是虚假关系(即一种关系被另一种关系取代后,原来的关系被证明不成立)。 ④因果决定的方向不能改变。

因果分析是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因果分析的逻辑思路以归纳法的五种推理方式为主,这些推理方式也是因果分析的主要方法: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

①求同法。也称契合法,是指研究某一现象的原因时,如果该现象分别在不同事例中出现,在每个事例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种先行情况相同,其他情况都不相同,那么这种相同的先行情况就可能是该现象的原因。

②求异法。又称差异法,其方法是:如果被研究的现象在一个事例中出现,而在另一个事例中不出现,这两个事例的先行情况中只有一种不同,其他都相同,那么这一不同的先行情况就是现象的原因。

③求同求异并用法。这种方法就是将求同法与求异法结合使用,即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正面事例中只有一个

相同的先行情况,而在被研究现象未出现的反面事例中,都没有这一先行情况,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④共变法。共变法就是在其他先行情况都相同、只有一种不同的情况下,当这一先行情况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被研究对象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那么这一先行情况就是现象的原因。

⑤剩余法。剩余法是针对被研究现象是一种复合现象(即由复合原因引起的)而采用的方法。对这种复合现象有影响的因素有多种,除去已知因果联系的部分,则被研究现象的剩余部分与其余影响因素之间必然存在因果关系。

上述五种方法是因果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和思路,但由此得出的因果关系判断仍然处于经验层次,还需要统计分析、实验设计法和辩证分析等加以补充和完善。

总之,在结合研究结果确定和解释变量关系时,除了要注意上述确定关系的原则和方法以外,还要注意结合具体现实事件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思考,不能被呈现数据的表象或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刻板印象和解释倾向所影响,对变量关系的确定一定要客观,稳妥,并且有事实和理论依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和有效。

2. 举例阐述信号检测论在测量感受性方面的优势及其应用领域。

【答案】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信号检测理论将被试的感受性和辨别力分离出来,是对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的重大突破。

信号检测理论是信息论的分支,应用了信息加工原理。因为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可以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因此可以对它进行分析,这个理论还可以加深人们对感受系统的理解。信号检测理论引入心理学,解决了传统心理研究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把被试的反应倾向和辨别力区分开来。同时实验表明,用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得的痛阈提高了,并不意味着痛觉感受性的下降,而常常是由于改变了极痛标准而造成。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理论的数学基础。这个理论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把操作者的感觉敏感性和反应偏向分开,为研究提供了分析工具。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

异常症状既可以出现在病人也可以出现在正常人身上,医生最初的任务是做出“是”或“不是”的决断。一部分研究者则关注更具体的诊断问题。对痛阈的新的认识否认了传统认为痛阈的提高是由于痛感觉的减轻所致。事实上,被试的感觉辨别力始终没有多大改变,所改变的仅仅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