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存在主义
【答案】存在主义文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一上形成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采用小说和戏剧两种文学样式。它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法国,战后盛行于整个西方世界。存在主义的基本主题在于揭示世界和人存在的荒诞,肯定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表现人在荒诞境况中的自南选择和精神自由,具有鲜明的哲理化倾向。为了描绘世界的荒诞感,存在主义文学将真实性原则提到了重要高度,并采用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让一保尔·萨特,阿尔贝. 加缪是存在主义戏剧的领军人物。
2. 《费德尔》
【答案】《费德尔》是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古典主义剧作家让·拉辛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雅典国王的继后费德尔爱上继子的故事,作品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贵族妇女的微妙心理,透露出理性主义气息,作者拉辛将戏剧中的“三一律”原则运用自如,风格严谨,语言自然典雅,使《费德尔》成为一部经典悲剧。
3. 境遇剧
【答案】萨特为宣扬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所创作的戏剧,他将其称为“境遇剧”,视之为一种新的戏剧类型。它们不是按传统戏剧的创作原则来处理环境与人物的关系,而强调对情境的刻画,常常将人物置于特定的艰难情境甚至绝境中,让他们通过“自由选择”来决定自己的本质,把握自己的命运。这种戏剧极为有效地表现了当代人普遍的忧患意识和两难选择状态,肯定了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观。代表作品为《禁闭》。
4. 教育剧
【答案】“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日的;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5. 易卜生
【答案】易卜生是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他站在民
主主义的立场上,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道德观念,将戏剧作为介人社会、讨论社会问题的手段,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与方法扩展到了戏剧领域. 一扫欧洲戏剧舞台陈腐庸俗的风气,革新了欧洲戏剧艺术,推进了其现代化进程。
二、简答题
6. 通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福斯塔夫性格。
【答案】福斯塔夫出自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温莎的风流浪儿们》,这一人物是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破落骑士。福斯塔夫形象是莎士比亚戏剧塑造的著名喜剧人物之一,个性突出、性格丰满,被称为“英匡文学中最伟大的喜剧性格”。
(1)福斯塔夫性格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言行矛盾。他出身破落贵族,自封为骑士,但从不珍惜骑士的荣誉。他长期招摇撞骗,以满足自己的贪欲,过度纵欲致使他身躯肥硕,肌肉松弛,成为人们嘲笑、戏谑的对象。
(2)福斯塔夫性格的基本特征之二是装疯卖傻,自我嘲笑。在突出这一人物形象喜剧性特征的同时,也增加了其性格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为了依附王子,福斯塔夫将自己当作小丑和弄臣,经常装疯卖傻,拿自己开心,其台词充满了幽默和自我讽刺,充分地体现出了否定自我的喜剧精神。
(3)乐观、机智、大胆、坦率也是福斯塔夫的性格特点。享乐主义和快乐主义是福斯塔夫的人生哲学,他对生活充满热情,年过半百仍称呼自己为“年轻人”,总以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无论什么烦恼在他那里都转瞬即逝,并且还善于将快乐传递给别人。他从不掩饰自己对酒色的欲望,也从不隐瞒自己的缺点或恶习,在故作高贵文雅的宫廷贵族的对照下,反而显得真诚、坦率,体现了市民阶级的精神特征。
(4)福斯塔夫性格还具有悲剧性特征。福斯塔夫出入社会底层,对现实生活的不平感受颇深,其油腔滑调的台词中也夹杂着对社会的批判,以胡闹逗笑的方式表达了下层人物的痛苦和愿望。福斯塔夫真诚对待哈尔士子,对王子和自己的友谊寄予厚望,但哈尔王子一继位就将其抛弃,最后难逃孤独、穷困地死于乡村酒馆的命运。
总之,福斯塔夫是一个性格极其丰富的喜剧性人物形象,他既可恨、可笑,又可爱、可怜。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再现了封建关系解体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概括性地反映了走向末路的贵族和正在向资产阶级冒险家转变的贵族之特征,而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也反映出莎士比亚高超的戏剧才能。
7. 简述戏剧的剧场性。
【答案】剧场性是戏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规定性。剧场性是指由舞台和观众席组成的观演空间,构成了戏剧赖以存在的观演交流关系,这种交流关系对戏剧的审美表现形成了一种制约,这在戏剧的叙事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戏剧的剧场性对戏剧创作有重要影响。戏剧舞台具有假定性,其舞台时空浓缩了的象征性的
世界; 戏剧演出的时间决不能超过观众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戏剧家们必须增强剧本的戏剧性,以吸引观众的观赏兴趣和注意力; 戏剧家还必须综合艺术元素、开发舞台潜力,形成独特的戏剧表现技巧。
8. 试比较古典主义悲剧和古希腊悲剧的异同。
【答案】在悲剧理念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以古希腊悲剧为楷模,承袭了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追求崇高、严肃的风格。但是,古典主义悲剧尤其强调理性的重要作用,呈现了与古希腊悲剧最大的不同。
(1)在主题上,古典主义悲剧受到政治的影响,与古希腊悲剧相比,其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中的政治内涵得以增强。
(2)在题材上,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与古希腊悲剧基本都取材于神话故事,而不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但古典主义在有限的故事空间里,对旧有题材进行了构思和演绎,融入了时代的新内容。
(3)在悲剧人物上,古典主义悲剧中的人物较古希腊悲剧有更为明确的社会属性,人物性格更富个性,更加注重普通人的感情; 而且,不局限于希腊悲剧的帝王将相。
(4)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悲剧继承了布瓦洛关于古希腊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之说,将其分为崇高和卑下两种体裁。
(5)二者都遵守“三一律”,但与古希腊悲剧相比,古典主义悲剧的情节更加复杂曲折。
9. 结合莫里哀的作品,谈谈古典主义喜剧对“三一律”的应用。
【答案】“三一律”在古典主义喜剧中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1)二一律要求时间、地点和情节的整一,即戏剧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地点只有一个,情节单一。古典主义戏剧一般都严格遵守三一律,莫里哀的作品基本上遵循了二一律。如在《伪君子》中,时间大致从前一天问“早安”开始,到第二天问“早安”结束,没有超过24小时; 整个故事情节都集中在奥尔贡家里的一间客厅里展开; 整个故事围绕达尔杜弗的伪善特征,揭露伪善的社会罪恶。
(2)古典主义喜剧在遵守三一律的基础上,也没有拘泥于三一律的规则,而是创造性地将其它的戏剧因素融入其中,获得了更好的喜剧效果。如在《伪君子》中,莫里哀就将悲剧因素融入喜剧之中,增加了剧情的紧张程度,突出了矛盾,达到了更充分揭示达尔杜弗丑恶本质和批判社会的目的。
10.以高乃依的《熙德》为例,说明法国古典主义的戏剧的成就与古典主义原则的局限性。
【答案】(1)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高乃依的《熙德》将国王塑造成明辨是非的君主,最终靠他的力量结束了矛盾冲突。作者塑造了一个睿智英明的国王,在此赞美了王权,表露出自己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
(2)崇尚理性。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强调人们的行为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