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45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45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45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8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45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5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45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0 2018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645中外戏剧史之西欧戏剧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25
一、名词解释
1. 埃斯库罗斯
【答案】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恩格斯称他为“悲剧之父”。他的作品现存七部悲剧:《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普罗米修斯》和总称为“俄瑞斯特亚”三部曲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这些作品反映了雅典民主封建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作家的世界观。他笔下所创造的人物都有坚强的意志,他们的性格是刚毅的。他的悲剧大部分取材于神话,喜欢用三联剧形式创作,衔接严谨,情节虽不复杂,但矛盾冲突激烈,抒情色彩浓厚。
2. 教育剧
【答案】“教育剧”是叙事剧的一种形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宣传、鼓动的直接产物,是布莱希特在尝试创立叙事剧初期经常采用的一种体裁。“教育剧”的主题大多表现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它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日的; 教育戏剧的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
3. 贝克特
【答案】贝克特是爱尔兰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和诗人,荒诞派戏剧的领袖人物之一,新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强调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痛苦和反抗的无意义,具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宿命论色彩。1969年,他因“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夕,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为《等待戈多》。
4. 悲剧
【答案】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一般描写正面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5. 索福克勒斯
【答案】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他在戏剧创作方面很有才华,曾被誉为“戏
剧艺术的荷马”。据说他的剧作有130余部之多,流传至今的只有《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等七部,其中《俄狄浦斯王》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在剧中他首创了“倒叙式”的结构范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他的创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生活,并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了成熟阶段。
二、简答题
6. 辨析悲剧与喜剧在塑造人物方面的异同。
【答案】古典悲剧描写的多是高尚的人物,通常主人公因为过失或判断失误而导致不可逆转的致命的后果。悲剧是人对自己的本性和社会认识的戏剧化表现,人性和社会一直处于命运的威胁之下,而悲剧英雄则通过人为破坏性行为打破这种威胁,最后又不得不承担一部分责任。
喜剧违常描写比普通人更低的人物。如亚里十多德在《诗学》中所说,喜剧通常描写不如我们的人物,那就意味着喜剧人物身上通常有许多显见的缺点,或集中了普通人的性格缺陷。
7. 简述皮兰德娄戏剧结构的怪诞性。
【答案】所谓怪诞性,最早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发掘出来的罗马时期的装饰图案,这种图案中植物、动物和人的形体发生了奇异的组合变化,产生了令人震惊的艺术效果。传统的戏剧结构是为人物、情节服务的,而皮兰德娄却以情感代替思维引导戏剧的发展,打破了“三一律”原则,创造力符合其戏剧主题的结构形式。
(1)皮兰德娄戏剧的中心是人,但其戏剧中的主人公井不是一开始就出场,而是由生活化的场景拉开全剧的序幕,使观众始终处于一种困惑状态,无法清晰的了解到剧情发展的进程,充满了悬念。此后,主人公登场,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营造出一个与前文中他人描述中的主人公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主要是依靠主人公内心独白而实现的。而到了结局部分,皮兰德娄仍然会将真相隐藏,形成开放式的结构
(2)皮兰德娄还经常采用“戏中戏”的手段。在他大部分的剧作中,“戏中戏”具有独立性,并不依附于其他的情节或关系,与外部的戏并列存在,形成两条共同发展的线索,相互碰撞,水乳交融。通过这种“戏中戏”结构,皮兰德娄揭示和体现了生活和戏剧的矛盾、真实与虚假的矛盾,充满了个人的艺术思想与生活哲思。
总而言之,皮兰德娄的剧作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对生活的表演和讨论,使观众也可以参与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充满矛盾的怪诞效果。
8. 在《麦克白》中,邪恶的主人公的毁灭为什么能够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答案】莎士比亚在其悲剧《麦克白》中一反悲剧描写正面人物形象毁灭的传统,而描写了一个拭君夺位的叛臣逐渐走向毁灭的故事,并获得了强烈的悲剧效果。这种效果产生的原因在于:
(1)麦克白由善变恶的人生值得同情。作为苏格兰一位威猛的大将和忠诚的臣了,麦克白勇敢善战,正直忠诚,得到国王的信任和民众的敬爱。但是,在女巫蛊惑下,其野心萌发,加之妻子的怂恿,开始了其一步步走向叛臣暴君的人生道路。其悲剧性的人生,以及他身上高尚品德的
丧失,展示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的过程,引起同情,获得了悲剧性效果。
(2)走向堕落的麦克白时刻承受着良心的煎熬,进一步增加了其悲剧人生的感人力量。为了夺得王位和保住王位; 麦克白杀的人越来越多,但其良心并没有泯灭,沉重的罪恶感让麦克白日夜不得安宁,恰如他自己所言:“麦克白杀死了睡眠”。野心和良心的博弈,贯穿着麦克白的悲剧性人生,而其妻子的最后疯狂,更是将其置于罪恶感的深渊,在惊心动魄的精神泯灭的过程中,彰显了良心与恐惧的崇高的道德力量,极富悲剧性。
(3)难以控制的命运或欲望在麦克白人生悲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衬了人性的脆弱,增加了麦克白悲剧的怜悯效果。荒野中三个女巫的预言引发了麦克白一生的悲剧,而麦克白一生的发展也印证了女巫们的预言,三个女巫的形象既代表了命运,也是人内心欲望的化身,她们的预言跟麦克白一生的关系,显示了人在命运或欲望面前的软弱。
总之,虽然麦克白是反面角色,但他的毁灭却具有悲剧性质,引发同情与怜悯。通过麦克白的悲剧,作品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同时还思考了人的价值,展示了人性的复杂,追问了灵魂的归属,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
9. 简析哈姆雷特性格的“忧郁”特征。
【答案】忧郁是哈姆雷特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他常常被后人称为“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的忧郁性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生的厌倦,对死的向往,成了哈姆雷特思考的主要内容,也是他忧郁的具体表现。在悲剧中,哈姆雷特的忧郁通过旁人的台词和他自己的独白表现了出来,而著名的独自“生存还是毁灭”更是充分地揭示了哈姆雷特内心的痛苦,以及他对人生的厌倦。
(2)忧郁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而是其人文主义理想破灭之后的精神表现。哈姆雷特就读于德国威登堡大学,那里是人文主义的圣地,哈姆雷特从学校接受了人文主义理想的教育,对人、人性和世界充满了积极、乐观的看法,赞扬人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世界是“一座巨大的花园”。其父母在他的眼里就成了人文主义理想的典范。但是,父亲碎死,叔父继位,母亲很快嫁给叔父,一连串变故使哈姆雷特理想化的人文主义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从而发出对人和人世的诅咒,口胃叹人世间的一切在他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
(3)哈姆雷特的忧郁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家庭的变故让他感受到了现实的严酷,看到了现实的混乱与丑恶。他的台词在哀叹自身的不幸、命运的不公的同时,也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在他眼里,人世“长满恶毒的荞草”,是一个“荒芜不治的花园”,丹麦是“一座牢狱”,到处是“世人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混乱的现实让哈姆雷特“重整乾坤”的责任更加迫切,也更加沉重,加剧了哈姆雷特精神的忧郁特征。
总之,哈姆雷特的忧郁并小是其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折射,它反映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思想及其运动的反思。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